一篇優秀的調研文章,得先起個标題。
“關于乞丐無以為家的幾點思考——從乞丐生存困境中尋求百姓出路的方法。”
江芸芸好幾日沒想出文雅标題,隻好硬着頭皮寫這個通俗易懂的。
老仆筆尖一頓,飛快地掃了一眼江芸芸,又見她一本正經的模樣,猶豫片刻,還是落筆寫了。
江芸芸自然察覺到那個視線,揉了揉臉繼續想導語。
導語是文章的開頭,要清晰明了地總結這次調查情況。
“世若沸釜,何人可安,揚州雖繁華富庶,但不能掩蓋百姓生活缺衣少食……”她磕磕巴巴組織起文雅的詞語。
老仆擡筆的手又是一頓,但還是一字不差地寫了下去。
寫到正文時,因為是揭露問題的調研文章,所以江芸芸采取了描述問題,形成原因以及提出建議的三段結構,但她對這個世道不太熟悉,也怕犯了忌諱,便隻是簡單地歸納總結了幾位乞丐的問題,把原因和建議稍微分析了一下。
結尾是她對此次調研的看法。
她為難地停了下來,看了一眼已經寫了半張紙的内容:“我并不了解官場,所以無法給出解決辦法,但亦知暑雨祁寒,世道多艱,官員若要安置百姓,首先安置的也該是無依無靠的窮苦人。”
老仆那雙一直耷拉的眼皮終于擡了起來。
江芸芸被那一眼看得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揉了揉臉:“這就是我對那日問題的調研報告。”
老仆寫下江芸的名字,随後吹幹了墨迹,一闆一眼說道:“江公子可要檢查一番?”
江芸芸接過來看了一眼,悄悄龇了龇牙。
——繁體字,有點認識,但又好像不太認識。
她默不作聲揉了一把臉,把報告遞了回去,鎮定說道:“就這些了。”
“仆這就送進去,江公子稍等片刻。”
“等會。”江芸芸咳嗽一聲,攔住他的去路,“這是回答乞丐的問題,下面還有一張是回答我的問題的,還要勞煩您再幫我寫一下。”
老仆驚訝看她。
這就是第二個踩分點,由人到己,告知黎老先生自己已經知道他的目的,也願意聽從他的意見。
江芸芸為他鋪紙:“我本想親自和黎公說,但既然現在黎公不方便見我,就一同寫上去。”
老仆重新執筆:“江公子打算與老太爺說什麼?”
“我家中有難處,我讀書也确實為了自己,修身齊家治天下離我太遠。”江芸芸緩緩說道,“可我不是想靠讀書或者依附黎家做壞事,我就是想求一個安身立命的本事,照顧好我阿娘和我妹妹。”
這話很口語,可老仆還是一字一字寫下來。
這兩張紙被一起送到後院。
黎淳确實病了,開春乍暖還寒,他着了道,不得不躺在床上休息,老夫人坐在一側,督促他喝藥。
他闆着臉把手中的藥一口喝完,這才接過這兩張紙仔細看着。
“文體不倫不類,文字太過口語,内容也太寬泛。”黎淳批評了一頓,“還未讀書便操心起國家大事,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臨深溪,不知地厚,怪不得民安将他比作王仲任,驕矜自滿。”
老仆低眉順眼站在一旁。
“可我瞧着卻是赤子之心,小小年紀能看到民生沸騰之狀。”黎老夫人接過答案看了看,“聖人有事于養民,必首事乎窮民,小小年紀能有這般發政施仁的想法,這多好。”
黎淳沒反駁,揮了揮手:“讓楠枝潤色成正常行文,交還給他。”
“這個考驗可是過了?”黎老夫人心領意會,笑問着。
黎淳哼唧了一聲:“我叫他自省,他倒是會給自己加功課,左顧言它,半分誠心也無。”
“你這老頭年紀越大,性格越刁,他小小年紀不僅能領悟你的意思,這份卷子還裡外都給你考慮到,何等聰慧。”老夫人不悅說道,“人都說了有難處,還非要刨根問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