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一字一句,若瑤說的十分虔誠。
林君堯微微一笑,這是前朝平山話本裡的一記,流傳很廣,以至于現在上京女子出嫁的時候都會在祠堂裡引用這一記來告知滿門先賢,但蓉城是本朝開國皇帝開疆拓土後才歸屬東洵的,民風與中原有些許不同沒有這個習俗,他也隻是在白鹭書院和她逗趣時講與她聽過,沒想到她還真記下來了。
她想和他,無災無難,永保百年。
會做到的,林君堯在前面止不住的笑意,暗暗下定決心這一輩子隻要有他在一天,不用佛祖保佑,他林君堯就能做到,她就隻用做好他的小嬌嬌就好,無論什麼風雨他都替她擋着。
但,下輩子呢?如果真如佛祖所說,若有來世·······
若有來世,他一定會想盡辦法,早點找到她。
從不信神的林君堯此刻無比的虔誠。
佛祖保佑,我想與她許下今生,再想來世。
三日後,大婚回門日。
林君堯攜着妻子回到了清水巷的徐家。
徐仲楠是個清高又豁達的讀書人,徐家嫁女之後,很多消息靈敏的鄉紳姥爺,當地的大小官員都來徐家送了不少賀禮,但都被他一一退回,徐仲楠少年中舉,留在翰林院任職三年,便自請回鄉教書育人去了,他清高,看不慣官場腌臢之事,但又知于天下百姓而言不能沒有為之做實事的好官,所以在白鹭書院看林君堯的時政文章他很欣賞,林君堯天資聰穎既能很好的适應官場制度撥弄權術,又能兼顧百姓的最大利益,他徐仲楠自問做不到。
所以對他新婚要去上京之事很是理解大手一揮:“你放心離去便是,若瑤有我和她娘照顧,如今放榜之日在即,為了避免耽擱,你還是不要走船路,改為更迅捷的驿道為好。”
蓉城在邊境,經貿卻發達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水系四通八達,船運已然十分成熟,石楠河上南來北往的船隻不計其數,船路舒适又便捷。
林君堯點頭聽允,不消徐仲楠說他也是要放棄水路走驿道的,回上京之事他鋪墊了許久,怎敢有耽誤,如若不是要與若瑤成婚他此刻人已經在京城了,披星戴月,一路緊趕,不過四五日林君堯便到達了上京。
林君堯離開頭一兩天若瑤還是思念成疾茶飯不思飯不想的狀态,可不到三天就恢複了元氣。
在林府裡大刀闊斧的指揮,這裡添棵樹,那裡種滿花,将原來的花園擴大了一倍,水榭旁的池塘裡也多養了好幾種魚。
畢竟林君堯這麼有籌謀的人定然不會出事,而且他言出必行,侯官之時必定就來接她了,她就壓下思念多吃點吧,不然見面時她自己瘦了,他定然是不開心的。
明天就是蓉城的兔兒節了,祭拜嫦娥的日子,蓉城的百姓相信在這一天立壇祈願祭拜,嫦娥仙子就會保佑自己姻緣美滿,時運順遂,無病無災。兔兒節的前一天傍晚,蓉城裡就會舉辦酬神廟會,還會紮螯燈放煙花十分熱鬧。
她可不能缺席這熱鬧,還在閨閣的時候因要守着規矩她都是偷偷跑出去看一小會兒螯燈,還沒入夜就被逮回去了,這不是成婚了嘛,終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看了。
她的兩個貼身丫鬟清風,明月經過幾日的相處都比較熟悉了,都和她年紀一般大,清風為人溫柔和善巧讀詩書,明月性格直率大大咧咧,聽聞兩人此前都在大戶人家做過丫鬟,知禮懂節,很是貼心,若瑤挺滿意的。
二人給她梳了個年經婦人間最時興的單螺暨,又叉了隻五彩流光的步搖在螺暨上,又給若瑤穿上了一條紅色的儒裙,胸下系了個紫色的水晶絡子,耳朵上帶着的也是絡子配套的一小顆紫水晶,明月看到眼前的若瑤心裡不經感歎:“娘子的容貌真真是賽過西施。”
清風噗嗤一笑,也接話:“我也覺得呢,娘子膚若凝脂,眸似星河,真真像一朵火紅綻放的牡丹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