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聽郭老頭道:“斯蒂文摩德,這個導演你知道嗎?”
丁丁就哈哈一笑:“當然知道,我小時候就看過他的電影,拯救葛底斯堡!這片可了不得,那時候曠課也要奔過去看。”
葛底斯堡,是美國南北戰争中,決定戰争天平的關鍵戰役。
然而這部電影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戰争片,而是一部披着戰争外衣的愛情片。
不可思議吧?
然而的确如此,斯蒂文摩德通過一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男女,展現了美國南北地區的分裂,以及戰争的殘酷,和人性的缺失。
很難想象一部電影能将一對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投射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中,讓愛情波瀾壯闊蕩氣回腸,讓戰争在殘酷的血色中,依稀能看到一點點屬于殺戮之外的溫情和未曾斷絕的種族延續。
電影有明确的對戰争的思考,對信仰的剖析,關鍵是,這他媽真的是一部纏綿悱恻的愛情片!
這幾乎就滿足了所有受衆的喜好。
男人要看戰争,女人要看愛情,政治家要看南北政治格局,熱愛曆史的人可以完整回溯1860。
上一部這麼牛逼的電影是《飄》。
而《拯救葛底斯堡》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在全球取得了23.4億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紀錄,甚至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11個獎項,斯蒂文本人亦憑借該片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
這可是一部,二十年前的電影。
至今仍然在電影院的備選片庫中,一旦遇到電影枯竭期,就會無限被拿出來放映的那種。
“二十年前,葛底斯堡這部電影像一艘巨艦,橫沖直撞而來,把中國電影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就聽郭老頭感歎道:“那時候根本不敢相信,在一部電影上可以花費3億美元,按彙率來算,三十億元人民币是什麼概念,一筆這樣的投資可以讓一座二線城市崛起都不為過。”
丁丁也記得自己那時候都上小學了,大人們突然有一天就不去逛街不去串門了,而是成群結隊整齊劃一地擠入電影院,觀看一部來自美國的電影。
一個小鎮,一個破地方,電影院裡都人滿為患。
丁丁那時候也去看,而且不買票,跟着人、流就能混進去,然後津津有味地看着屏幕上男人女人吻得滋滋作響,然後大人們看得嘩嘩流淚。
那時候他就知道電影的魅力了,因為老媽看完了電影之後就會命令老爸,讓他學電影男主角的樣子,每天給她送一束鮮花來。
丁爸每天愁眉苦臉地在綠化帶裡摘狗尾巴花的模樣,可以讓丁丁嘲笑一輩子。
電影是有魅力的。
……
“斯蒂文這個導演很了不得,在好萊塢有着很高的稱譽,”郭老頭用手指點了點斯蒂文的名字:“人們稱他,電影之王,大片制造機,還有一個稱号叫卡車司機。”
前兩個稱号很好理解,因為斯蒂文酷愛拍攝大片,而這些大片看似要賠的傾家蕩産,然而上映之後卻風靡全球,成為經久不衰的電影佳作。
後一個稱号其實更是贊譽,是對他實現技術飛躍的贊美。
在五年前,斯蒂文科幻作品《地球熱土》中,為了表現出一個叫‘伽馬星球’這個星球的美輪美奂,斯蒂文采用了三項全新技術:虛拟攝像技術、聯合數字立體攝像機技術,以及表情抓取技術。
所謂的虛拟攝像機技術,主要還是應用在3D虛拟世界遊戲中,聯合數字立體攝像機是一套全新的3D立體攝像系統。
而表情抓取則是通過抓取演員本人表情變幻,并在電腦上完成的圖形技術。
後者也逐步應用于中國科幻片中,何向東導演在《飛向托勒密》中就抓取影帝羅布裡的面部表情,合成一個外星人。
而現在,斯蒂文帶着他的新片《機械帝國》來了,據說運用了更多全新的技術。
勢必要造成全球電影的大地震。
特别是這部電影對中國票房似乎很有信心,準備跟美國時間同步上映。
丁丁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
中國電影拿什麼來抵抗這種沖擊?
唐雪的《冰玉堂》嗎?
還是丁丁這種,隻能在網絡上泛起一點點微不可見水花的《尖叫屋》?
在郭老瞪大的目光中,就見丁丁緩緩舉起手裡的黃色大公雞玩具。
對着電影海報,捏了下去。
在小黃雞震耳欲聾的慘叫聲中,丁丁:“退退退退退,退退退退退!!!”
郭老:“……”
丁丁叫嚣:“看我用魔法,打敗魔法!”
……
郭老頭被丁丁扶着坐到了攤子後面喘氣,老頭看起來跟犯了心絞痛一樣。
丁丁蒼蠅搓手:“老頭,我都跟你說了,這就是個梗。”
丁丁:“你要努力接受年輕人的東西懂吧,娛樂要大衆化。”
丁丁:“就好比……你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