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蔭下,三人坐在一塊,等着朱氏緩過勁來。
姜甯拿手扇着風,倒不是天多熱,是剛吵了一架,氣熱的。
“那你反應真快,我還怕你不明白,幸好是你,換作别人可不一定能接上。”
衛長昀嘴角無意識上揚了些,“嫂嫂是什麼時候想到這辦法的?”
姜甯對“嫂嫂”兩個字已經接受良好,主要不接受也沒辦法,他現在就是人家大嫂。
“阿娘暈過去的時候,我是真慌了,慌着慌着,就想出這法子。”
那會兒他真的慌了,生怕朱氏真出什麼事。
可一聽姜大志不願意花錢找大夫,急中生智,立即想到利用姜大志摳門的心理,把人帶回去。
當着那麼多鄉裡鄉親的面,朱氏暈倒了,肯定得找大夫治病。
不治,那不是害人嗎?
姜大志既然舍不得錢,姜甯就趁機給一個台階,順水推舟讓姜大志把朱氏推給他來照顧。
這會兒,姜大志說不定還覺得解決了一個麻煩。
“甯哥兒,你這是……”朱氏喝了水,又歇了會,緩過勁來,雖然還燒着,卻清醒了。
她聽姜甯和衛長昀一人一句,不大明白。
“别管了,反正現在阿娘你跟我們回小河村。”姜甯站起來,活動活動胳膊腿,開始考慮要不每天跑會兒步,鍛煉鍛煉。
不然他這個身子骨,怎麼下地幹活,怎麼發家緻富啊。
朱氏一怔,猶豫道:“這、這我怎麼能去?你都嫁出去了,那兒——”
姜甯連忙打斷她的話,“我跟人成家了也還是你兒子啊,你還是我娘,難道你病了我還不能管你?”
朱氏還是擔心,尤其怕姜甯被人說閑話,“甯哥兒,娘知道你心疼我,可我跟你去,遭人說了閑話,你這日子咋過?”
“人家說人家的,嘴長在人身上,哪能管得過來。”姜甯眼珠一轉,單膝蹲下來。
“阿娘,你跟我們回去吧,我這一陣可忙了,小小和小寶年紀小,你看我也沒帶孩子的經驗,你就當幫我,好不好?”
說完,他眨眨眼,一雙眼睛又明又亮,配上賣乖時的笑,讓人說不出拒絕的話。
朱氏握住姜甯的手,歎了一聲,往旁邊衛長昀看去,見他也點頭,便道:“那娘跟你們去。”
就知道,大人永遠會心疼自己的孩子。
人渣除外。
朱氏身子還病着,走是走不回去了,幸好姜二伯父子回家後,把事給二伯娘一說,就趕了過來。
二伯娘還替朱氏收拾了幾身衣服。
也是趕巧了,坎子村有一戶人家,馱東西去鎮上,要經過小河村旁邊的山路口,可以捎他們一段。
從那邊去小河村,走一炷香差不多。
“謝謝二伯、二伯娘。”姜甯扶着朱氏坐到闆車上,“這袋糖你們拿回去吧。”
“這哪能要你的東西,你現在不容易,别淨想着往外拿了。”二伯娘把他手推回去,“你硬塞給我們,那你這忙,算我們瞎操心了。”
“二伯……”
“聽你二伯娘的。心意我們心領了,你拿回去,正好給你娘沖水喝。”
姜甯望着面前樸實的兩張臉,笑着“嗯”了聲,“那我下回再來看你們。”
“知道你是好孩子。”姜二伯歎氣,擺擺手,“去吧,别在這兒耽誤了,夜路不好走。”
衛長昀跟駕車的大叔坐前面,上去前,向姜二伯和二伯娘拱手,“今日,有勞二位長輩幫忙了。”
姜二伯負手站在那兒,身邊站着二伯娘,目送他們三人離開。
-
大半個時辰後,三人終于回到坎子村。
朱氏燒得比來之前還厲害,姜甯和衛長昀商量後,他先帶朱氏回家休息,衛長昀去接兩個小的,順道請大夫。
“阿娘,你先睡我屋裡。”姜甯扶着朱氏進了房,“你躺會兒,我去燒點水。”
朱氏打量着眼前的屋子,雖簡陋,卻收拾得幹淨。
躺在床上靠着時,望向姜甯的眼神都是欣慰。
她的甯哥兒,來衛家受委屈了,可日子過得還成,她就放心了。
“甯哥兒。”
姜甯正要出去,聽到朱氏喊自己,愣了愣回頭,“阿娘,怎麼了?”
朱氏溫柔道:“娘看到你在衛家,沒被欺負,心裡就放心了。”
說完她眼裡有些愧疚,“當初你爹要把你嫁給衛家大郎,我不同意,好好的哥兒怎麼嫁給一個病了的人,可惜娘沒用,攔不住,讓你——”
姜甯才十七歲,嫁過來就成了寡夫,還沒娘家撐腰,想也知道日子不好過。
聞言姜甯抿了抿唇,隻匆忙點頭,就出了房間。
看到朱氏這模樣,他心裡有些難受。
原本的姜甯已經不在了,他是另一個姜甯。
悶悶地走到廚房,生火時都心不在焉的,添柴時被火燎了一下,燙得他指尖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