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安點點頭,臉有些泛紅,一個冬天捂下來,他已經白了不少。
新買的鍋開了第一頓火,菜都還沒買,隻下了一碗光頭面,擱了一勺豬油,興許是餓了,吃起來也是格外香的。
今兒元宵,逢年節街市夜裡準許經營到子時,也沒有宵禁。
除了七夕跟中秋,上元節便是最熱鬧的,夜裡還有燈會,城内外的攤販傾巢而出,太陽都還沒落山,中大街跟城南十幾條街道攤販行人摩肩接蹱,城郊周邊村子裡的農戶挑了自家編的筐子、泡的酸菜、臘腸臘肉之類的出來擺。
阿桃一面走一面看,常平安就緊緊跟在她身後,要被擠散開了了就小跑着又跟上去。
這會兒天也黑下來了,兩人一起去觀音橋看燈,河兩邊都牽起了繩子,繩上挂着五顔六色的燈籠,一盞盞看着格外稀奇。
過了觀音橋往前走,就是頂有名的中大街,天一黑下來,那些舞龍燈的,耍雜耍的就圍的已經扒不開頭了,圍的人時而拍掌時而驚呼,年紀不大的孩子抱着籮筐,聲音喊的極為響亮,
“大爺大娘哥哥姐姐們,有錢的咱捧個錢場,有人的咱捧個人場——”
話音落就有人朝籮裡頭扔銅闆,仔細看還有幾枚碎銀。
沿着街往前,還有坐在河邊閉眼睛拉二胡的,各式各樣新奇的東西都能瞧見。
這也是阿桃在這個時代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熱鬧濃烈的過節氣氛,往常元宵節她是最忙的時候,府裡也會點燈,為防走水,她幾乎整夜都落不到覺睡,更遑論出門逛街賞燈了。
街上賣吃食的也不少,阿桃看到有賣糖葫蘆的,倒是有些眼饞,不過如今正是勒緊褲腰帶的時候,今兒那一方大采購也花了四兩多銀子,加上租房花出去十二兩,這就是十六七兩銀,先前手頭六十六兩銀,如今手頭還餘下不到五十兩銀子,除了擺攤要的成本花銷,還得防備不時之需。
因此這糖葫蘆雖價兒不高,她還是沒買。
倒是常平安看出她眼裡亮光,朝小販要了兩串,遞了一串給阿桃,
“我自小也沒吃過這玩意,咱們一起嘗嘗。”
阿桃笑着接了。
這種節日裡頭魚龍混雜,年年都聽說有丢孩子的,不光孩子,女人走着也容易被拉走,常平安身的高大,他在這街裡頭近乎能看到所有人的腦袋頂,阿桃跟在他邊上倒沒什麼好怕的。
再往前是猜燈謎的,阿桃看的多,連猜了兩三個,拿了不少彩頭,都是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同常平安兩人分了,又見天色不早,這才逆着人流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