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後宮·王莽傳 > 第102章 人說你要篡漢哩

第102章 人說你要篡漢哩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别人卻不似天子這般糊塗好騙,最先覺察出異樣的,是長信宮中太後王政君。

原本未央宮中閹人侍婢皆是王政君派去的心腹,面上她雖不多過問,天子一舉一動卻盡在她掌握之中。可這些耳目卻一夕之間齊齊失蹤,甚至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再派去的人,茲一踏上未央殿前石階,便被披甲兵衛持械攔下,連天子身影兒也未曾見着。

王政君料定此事與王莽有關,便叫白賢親往千秋萬歲殿前截住王莽,命他即刻去長信宮向太後交代。王莽卻推軍政繁忙、天子身邊離不了人,公然不遵太後口谕,背手揚長而去。

姑侄兩彼此心知肚明,以往太後手中權柄,全憑自家兄弟位居大司馬、可調動宮中禁衛;如今侄兒王莽手握重兵卻忤逆于她,她又有何人可為依靠?她一介婦人,領着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閹人、無知婦女,出得長信宮走不到百步,便有王莽手下死士抽刀攔路,她又奈何得了誰?

唯一有用之人,是每逢月初來太後宮中請安的昭儀班氏。

王政君說明情勢後,班昭儀并不意外,也蹙眉憂歎,言自己亦多日未曾見到天子。她兄長光祿大夫班斿每日送奏箱入宮,王莽令其放下便走,到晚時再由羽林衛将批閱過的奏箱送出宮去。王政君聞言愈加忐忑,甚至擔心天子是否平安。

“太後請寬心。”班昭儀慰道,“妾兄送奏時曾聽聞天子于内殿言談說笑、杯箸聲響,君上應當無虞。”話雖如此,婆媳兩卻都憂形于色,四目交接愈發忐忑。

王政君眼珠一轉,捕捉到一線生機:“如此說來,王莽并不提防你家兄弟,你與家裡可互通消息?”

“太後英明。先前妾母封了诰命,每月有一日可進宮與妾相會,這些話皆由妾母帶入宮來。”班昭儀便也想到了一條繞過王莽與天子溝通之法。

轉眼到了夏至時節,未央宮中挂起桃符艾草,以驅邪避疫、祈求陰陽調和。王莽夜半将天子放倒後,便回到家中以麥飯、鮮魚在父母、兄嫂靈前祭拜,天亮後又急忙趕回未央。

五月五這日邪祟橫行,人們應遮蔽身體,以免惡氣入侵,因而王莽破例為昏沉熟睡中的天子穿上中衣亵褲;天子昨夜酣快力竭,一時半刻不會醒來,是故無需捆縛手腳,隻吩咐殿外值守的郎官嚴加看守即可。

今日官中放假,不興朝會,王莽卻有更要緊的事要辦。前日繡衣使者來報,言渭水中有黃龍現身,是為祥瑞;劉向、劉歆父子以“五德終始”、“周公曆法”推算,認為此乃天降符命,昭示着朝中有人“德比周公,宜稱居攝”。

朝中三公,丞相揚雄僅一介儒生,禦史大夫劉向不能自擡自舉,還有何人能與周公相比?揚雄審時度勢,便主動上書,請奏以大司馬王莽為安漢公,加官宰衡,效法周公攝政。王莽自然不能當場領受,怎麼也得“三辭三讓”,于是面露惶恐,從千秋萬歲殿奔逃而出。

适逢夏至節令,按禮制天子需率群臣往北郊行“方澤之祭”,幾日前揚雄上奏此事,天子卻複言“體虛乏力,不去。”昨日太學博士劉歆糾集一班夫子儒生,于宮門外靜坐祈求,言祭祀乃社稷大事、不應荒廢,請大司馬執九錫、代天子行郊祭之禮。

王莽實非存心謙辭,隻是郊祭來回總需一日,他怎敢擅離未央?于是他聽從班斿建議,下令儀式從簡,夏至當日隻在宮城外設鼎,他領三公九卿拜祭天地,又廣施粥米、角黍,代天子撫慰黎民。

未央殿外守衛們目送大司馬魁梧身形遠去,便如往常一樣手撐佩刀、靜靜蹲守。不多時,卻見遠處走來一群衣着鮮亮、花枝招展的宮娥。為首的是昭儀班氏,她們手中端着笸籮,彼此嬉笑着登上殿前石階。

“今日夏至,諸位将軍為天子值守,不能回家祭祀,着實辛苦。”班昭儀柔婉道,“姑娘們閑來無事,做了些長命縷,為将軍們避疫祈福。”于是婢子們從笸籮裡取出由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編成的手繩,笑語盈盈說着吉祥話,紛紛往兵衛們手腕上系。

大司馬有令,兵衛們自是不敢懈怠。可這群光棍兒平日裡哪有機會同女子接觸,青春貌美的佳人當前,衣袂飄香、眉目傳情,一番美意怎好推拒。幾名兵衛便都面紅過耳,乖乖伸出手臂,低頭任由婢子們擺弄手腕。有膽子大的女孩兒,紅着臉主動問起他們姓名年歲,更是惹起無限潋滟。

班昭儀笑道:“君上仍未起?可容我進去,為君上也系上一條,避避邪祟?去去就來。”說着便側身往殿裡邁步。兵衛們雖覺不妥,卻不好意思露出兇相阻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