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色完全黑下來之前,你又趕到了之前的小鎮。
來參加祭典的人更多了,有全家老小一起來跨年的、有穿着和服盛裝打扮的年輕男女,甚至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人們摩肩接踵,一眼望過去全是攢動的腦袋。你加入進去,随着人流自然前行。
街道兩邊的牆上和樹梢挂上了高高低低的白色燈籠,每個燈籠上都簡單地寫着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祈願。許多攤位則被綁上了象征神佑的注連繩,人們從攤位旁掠過,注連繩上系着的紙垂輕輕搖曳。
人們與同行的親友互相訴說着對新一年的期待,小孩子們圍繞在各種零食小吃攤前不肯散去。
他們想要守護的,就是這樣美好和平的日常吧。
你繼續往前走着,忽然發現路邊有很大一片空地,中間被搭了個寬廣的平台。台子四周高高地挂了很多燈籠,上面寫着一些姓氏,外圍半人高的地方則圍了一圈未燃的火爐。
上次來的時候還沒這東西呢。你挑挑眉,向旁邊一個賣面具的攤主購買了一個狐狸面具,然後向他詢問具體情況。
“小姐你肯定是第一次來我們這邊過新年吧?”他熱情地向你介紹,“我們這裡每年都有除夜祭,就是在臨近新年的時候,由一個公認德高望重的人帶領大家一起祈福。他會先做禱告,然後當着大家的面點燃淨火,再引燃淨火授與處。”
他指了指半人高的火爐,你問道,“淨火是怎麼點燃的呢?”
“簡單來說是鑽木取火,反正等下你看到就知道啦,現在東西還沒拿過來。”他向你解釋了一下,接着說道,“這個時候,我們會用吉兆繩接下授與處的淨火火種,這就代表新的一年黴運消除,無病無災。”
“那今年這位德高望重的人是?”你有點好奇。
“是我們這邊一個國中的學校校長,平時為人和善公正,很招師生們喜歡。”他回答道。
你點頭,又問道,“燈籠上的姓氏呢?”
“是一些給除夜祭出資的大戶人家的姓啦。”
物件置辦和祭典舉辦都是要花錢的,這樣倒也正常。你告别了攤主,将狐狸面具挂在身上,繼續往前逛去。
你饒有興趣地蹲在一個小攤前,觀看糖人的制作過程。
與種花的吹制糖人不同,這邊的糖人是捏出來的。捏糖人除了捏,也會用小剪刀輔助做出各種造型。你面前的這位捏糖人是個老婆婆,一看就非常熟練的樣子。
她先是将适量的半透明的糖加熱至半融,塗上一點灰色,然後反複揉捏糖塊,使色素與糖塊均勻融合。灰白色的糖球暫時插在小棍子上,她又取出稍小的糖塊,同樣是加熱至半融,這塊則被塗上了黃色。小小的黃色糖球被捏在灰白色糖球的上面,她拿起小剪刀,在黃色糖球側面随手剪了兩下,立刻就有了鳥喙的雛形。灰白色糖球在左右兩邊對稱的地方分别被剪出兩片稍大的糖塊,她将這兩部分盡量拉長,捏出翅膀的形狀,然後在側面細碎地剪出羽毛的樣子。尾羽是直接拉長出去,然後用剪刀修飾的。接下來是兩隻爪子,剪出來後被她捏了幾下,就立刻變得活靈活現了。她仔細剪過小糖鳥各處身體形狀與羽毛紋路,最後用黑色點了眼睛,爪子和臉頰用稍淺的紅色做修飾,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鳥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