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也跌坐在地,怔怔無語,直到他聽到“書同文”三個字,又猛然昂起頭,那老者正溫和地對他面前的孩子們說:
【說起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便是著名的大秦鼠相——李斯。李斯年輕時僅是個抄寫文書的小吏,曾在奉命清點官府米倉時,發現米倉裡有很多肥碩的老鼠,那些老鼠住在大大的米倉,天天吃着吃不完的稻米,無憂無慮。他就想起了茅坑裡那些肮髒凄慘的廁鼠,不禁“顧鼠自憐”,感歎“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有尊卑,就像這老鼠一樣,全看是你處在何等的環境。正是受到老鼠的啟發,他辭去了庸庸碌碌的刀筆吏工作,毅然決然前往齊國求學,□□王術!發下誓願,他日後定要做倉鼠,不做廁鼠!】
倉鼠李斯?孩子們紛紛大笑起來。
而在秦朝時空的衆人聽了也不遑多讓,此話一出,衆人紛紛從大秦滅亡的震驚中掙脫出來,有那心大的還偷偷拿眼角餘光瞥了李斯一眼,隻見李斯面色漲紅,聽到“鼠相”二字頓時被刺激得連胡須都有些顫抖。
王绾作為李斯的死對頭,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捋須嘲諷道:“恭喜李廷尉啊,日後想必深受陛下信重,升任丞相了!連你的‘鼠論’也流傳千古,老幼皆知,可賀!可賀!”
李斯面色鐵青,卻隐忍着不發一言。
【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多,秦有李斯;漢有蕭何;三國有諸葛亮;唐有房謀杜斷;宋有王安石、司馬光、文天祥;明有張居正。嚴格說來,張居正也并非相,但大夥兒公認他為“救時之相”。】
漢高祖時期,原本自斟自飲、大喇喇在未央宮中箕坐的劉邦跟着這巨眼仙迹聽了一腦門有關秦始皇的陳芝麻爛谷子,都有些昏昏欲睡了,誰知忽而聽見“蕭何”的名字!他不由坐直了身子,扯了扯身旁呂雉的衣袖,喜道:“娥姁,總算叫乃公聽見了個漢字!正如這老丈所言,蕭何的确是個不可多得的良相啊!”
呂雉已年逾四旬,容顔雖老,氣度卻不凡,她端坐在漆案之後,聞言神色分毫不動,隻默默扯回自己的袖子,淡淡提醒道:“蕭相國之才舉世皆知,流傳青史也屬常理。陛下不若宣蕭相國與其他朝廷重臣進宮,同觀仙迹,若仙迹再吐露我漢室箴言,也便宜問計。”
“是了是了,乃公酒醉連此事都忘了,快請孟起(蕭何)、子房(張良)一同入宮觐見!”
建興元年,十八歲的劉禅驚喜地聽見了自家相父的名号,他高興地對張皇後說:“相父之才,後世皆知!朕有相父,蜀國必無憂也!”他連忙寫信正在外平叛的諸葛亮,乖巧地問候起居、彙報學業功課。
劉備死後,蜀漢國内叛亂烽煙四起,牂牁郡太守朱褒率先反叛,之後夷王高定又起兵。諸葛亮不僅外出平叛,還派了尚書郎前往吳國,希望與孫權修好,忙得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哪怕這樣忙碌,他還不忘惦記劉禅的學業,希望他能盡早掌握治國本領,親自為他抄錄了《申子》、《韓非子》、《六韬》等典籍,還命張皇後督促劉禅習武。
張皇後是張飛之女,在閨閣時就能輪得起幾十斤的鐵錘……
而領兵在外,風餐露宿的諸葛亮也擡起頭仰望天際,衆将士紛紛到營房恭賀他名流千古,他卻隻是一笑。
比起名流千古,他更希望能完成先帝的囑托啊……諸葛亮在心中微微一歎。
貞觀年間,九月,剛剛被朝臣武将擁立為帝不久的李世民望着天空中的巨眼,聽見“房謀杜斷”便禁不住猜想,這恐怕說的便是他身邊的房玄齡、杜如晦二位吧!上個月他剛稱贊房玄齡“運籌帷幄、定社稷之功”,感歎杜如晦“洞察事理、無事不能決”,這不正合了“房謀杜斷”這四個字?
還有……李世民敏銳地察覺到了一處細節:
“秦、漢、三國、唐、宋、明……”
乾德二年夏,趙匡胤端坐在寶座上,也正與弟弟趙匡義、宰相趙普等朝臣一同觀看天上仙迹,他們與其他諸多時空的帝王名臣一般,都發現了這老翁列舉的朝代順序大有深意。
“我大宋之後,是……明?可如今北有遼、西有黨項各部,哪個才是明呢?”趙匡胤一時被誤導,百思不得其解。
明洪武八年,處于曆史下遊的朱元璋正召集了太子朱标及其他所有皇子一同聽仙迹說話,他對暴秦的曆史毫無興趣,本意是想看看六百年後的世道開開眼,誰知忽然聽到了大明的消息,卻讓他無比困惑:“咱不是廢了宰相嘛?怎麼又冒出來一個不是宰相的宰相!”
說着便闆了臉,瞪着虎目對朱标道:“标兒!莫不是你的子孫竟不尊祖訓?咱以往是怎麼教導你們這些龜兒的,你們以後當了爹也不得放縱兒孫!否則禍患豈不在眼前?你看看!都要用上‘救時之相’了!這世道還能好嗎?”
朱标:“……”他上哪兒說理去?
封了燕王但還沒去就蕃的少年朱棣躲在自家太子哥哥後頭,嘻嘻一笑插嘴道:“爹,您不是誇下海口要親自教導雄英大侄子麼,那若是将來子孫不肖,這也不能怪大哥啊!”
話音未落,腦門就被砸了隻明黃色的靴子。
“好你個龜兒!有這閑工夫多嘴,不如明兒就給咱滾去北平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