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這是仙迹總在使用的詞彙。
這個詞彙秦時還未誕生,但中文之精妙就在于傳神意會,拆字解意,“改”有變之意,“革”有除去之意,因此秦時君臣略加思索并不覺奇異,倒也都意會了。
“昔有商君變法強秦,今有陛下敢做先驅,‘改革’文化,華夏統一之志由陛下為始,故而上天念及陛下功業,降下仙迹,為我大秦祈福避禍,是大秦之福,陛下之功!”趙高在先前聽聞大秦二世而亡後便緘默至今,如今活學活用,總算找回了自己拍馬屁的功力。
這話說進了嬴政的心坎裡,他沖趙高微颔首。
趙高立刻喜上眉梢,自己從地上爬起來,還不忘把一邊的李斯也拽起來,笑眯眯地拍了拍李斯衣裳上的灰,八面玲珑地恭維道:“李廷尉也居功甚偉,高為廷尉賀。”
“斯多謝趙府令。”李斯勉強點頭,他還在擔憂自己傾盡心血的小篆,他以前做過刀筆吏,因此知道大篆有多麼繁雜、且一字多義、一字多形,混亂不堪,他将字統一、簡化又不忘字形的美感,明明仙迹寫下小篆,陛下見了也大贊不已,怎麼就短命了呢?是哪裡出了錯?
明洪武八年,在這個時空正是春日,和風煦煦、日頭正好,陽光照得南京大明宮中金瓦如融金,熠熠生輝。
“《後漢書黃瓊傳》說:‘覆試之作,将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改革正是變更、革新之意。”啟明殿中,太子朱标對朱元璋道:“這位老夫子以此來形容秦始皇與李斯‘書同文’這一創舉,倒也貼切。”
朱元璋雖是鄉野莽夫出身,卻最是敬重學子文人,跟着點點頭:“原本咱并不覺着那秦始皇有何大功績,認為仙迹對他也誇大太過!咱以為,他對老百姓不好,統一六國後橫征暴斂、嚴刑峻法,可稱不上什麼明君!但如今聽這老夫子細細講來,秦始皇的功績恐怕真不得小看。”
秦王朱樉聽了低頭撇撇嘴,心中腹诽:爹,就你這暴脾氣,也好意思嫌棄人家秦始皇“嚴刑峻法”?您的扒皮萱草好似也沒仁慈到哪兒去罷!
向來不學無術、一讀書就犯困的晉王朱棡思緒卻飄在别處:這老夫子脾氣真好,待學子耐着性子、循循善誘,連他都聽得津津有味,他若是得這樣一個好先生,想來也不會被老爹罵蠢材了。
方才忽而聽到“天靈靈地林林女士”的畫外音,他們也對林爺爺有了新的稱呼。隻是又不免疑惑,這些聽課的孩子怎的不恭恭敬敬稱呼夫子、先生,反倒叫其“爺爺”,難不成這些都是那老夫子的孫兒?
唯獨少年燕王翹着二郎腿坐在酸枝木八仙椅中,一邊晃晃蕩蕩,一邊也在思索些不相幹的事兒:“這些後世之人取名怎的那麼古怪冗長?‘天靈靈地林林女士’難不成是她的号?可正經人誰用這種名号呢?”
另一頭,卻是貞觀衆臣在對着仙迹所言連連點頭。
“的确如此,小篆并未推行下去,秦吏日夜抄寫文書,書寫必要快速、便捷,小纂雖美,比大篆也簡化不少,但筆畫卻仍舊太過華麗繁雜,不夠實用。”房玄齡歎道,“李斯本是刀筆吏出身,但已官拜為相的他,也快要忘卻身為刀筆吏有多艱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