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直播] > 第20章 視頻後續

第20章 視頻後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翌日

當金色陽光映進鹹陽宮時,百官齊殿肅穆而立,靜待陛下主持鼎舉秦基廷議。

少須,一身黑衣冕服的秦始皇自廷内步出,端坐殿中上首,沉聲道:“古之帝者,地不過千裡,朕瀝先王之志,并海内兼諸侯,此大業前所未有,現當定元元之民,施政之基,使功業長久,諸位且議。”

其意指,古代帝王所統治地方不過千裡,今他一統天下,理定新的施政方案,才能使秦基長久傳世,各位說說罷!

丞相王绾出列奏言:“齊燕楚三國舊地太遠,請陛下立皇子,鎮諸侯舊地統治之”

見丞相離開先口,昨夜進宮宗親也随之出言:“天幕所言,乃後世觀古,既言分封之功,秦應置皇子于各諸侯舊都,以鹹陽為天下之中,同氣連枝,鎮壓天下不服者”

“爾等皆認同丞相宗親之言?”

群臣皆贊丞相之言。

“扶蘇,你也認同丞相之言?”

被叫住的扶蘇出列恭聲答曰:“天下苦戰已久,當今最為要緊是安天下,使民安居樂業,消天下征伐!”

始皇面無表情地掠過他,垂目掃過殿内朝臣,冕冠上懸垂的十二旒微微晃動,讓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滿朝寂靜時,廷尉李斯振聲反對:“臣有異!”

李斯身從荀子,出身法家,從卑賤之身到如今九卿,畢生志願皆與秦相連,甚至連滅六國順序由他而定,秦天下是秦曆先遺志,亦是他人生所現,秦統一成業,豈能讓他人分崩?

再則于法家而言,分封四方,重回周制,那秦征戰又有何意?分天下還叫統一天下?

迎着衆臣目光,李斯步至殿中,振衣下拜:“周封族親,歲月不過幾載,親血已是漸遠,至後期各諸侯互伐頻頻,争戰不休!周天子位居中央,能止制嗎?”

能制止就不會有齊桓公、晉獻公等霸主出現!

也不會有東周君權旁落,龜縮一角!

“況且“”李斯甩袖聲犀辟裡:“諸子大臣有功,以賦稅重賜足矣,天下無伐交,天下自然安甯”

至于後世...君不見後世之人多次言‘戰時’二字?怕也因分封引起天下大亂,落步西方,以至後人莫不敢忘,皆言要複興中華。

未等李斯話落,又有臣子出列反駁,借以‘後世之言’支分封之舉,可惜皆被李斯一言一句反駁,直至啞口無言,潰不成軍。

隻好皆折身下拜,請陛下出言。

見殿内衆臣下拜以示陛下聖決,秦始皇騰身而起,擲聲道:“天下共苦戰鬥不休,隻因有諸侯存在。現在天下剛安定,又設諸侯,豈不自亂?

後世不是大秦,大秦無須僅憑幾句贊周,便恢複舊制,朕乃始皇,豈能因虛名而遵舊回周?”

短短六十四字,徹響秦制大殿,連為明殿内的燭光都被始皇氣勢所懾,顫巍巍地開始搖晃。

肅穆和威嚴将衆臣脊背壓到極緻,低下頭整齊地伏倒在地,對他們的王獻上臣服:“喏!”

天幕出現後第二日

秦王下令,秦分天下三十六郡,設縣不分封,又收天下兵器,聚之鹹陽,重鑄為金人十二尊,以示天下合為一家,以示天下已定,不複起兵伐。

至于六國想要複辟?

鹹陽上空金龍纏皇的景象還曆曆在目,秦君聲威升至頂峰,暗中偷窺者豈會在此時跳出?

自元光二年‘馬邑之謀’失敗後,漢家内部對抗擊匈奴日漸抵觸,每逢言兵,朝中老臣隻道軍馬出,定引得天下騷動,匈奴騎軍兇猛,兩軍作戰勝負難料,請陛下慎重雲雲。

是以他隻能忍下不再出動大軍,隻派韓安國屯兵漁陽,自己以先行内治,治黃河決口遷道,救治地動災民...又征有術算者,到京為他算商賈車船納稅,收稅以填國庫治民。

直到元光五年,匈奴再次入上谷郡強殺邊民,這次朝中老臣再勸無用,直徑下令,令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分四路,各率萬騎出境征讨匈奴。

漢家,從不是忍氣吞聲之人,既然力量已蓄足,就該痛擊匈奴以示反擊!

後來劉徹每每想到此仗,都慶幸有衛青龍城斬首成績在,否則漢家再次慘敗,他年再向匈奴興兵更為艱難。

因此他當場封衛青為關内侯,向世人展示:有功者,朕必賞!

“對于天幕所言,說說罷?”漢帝劉徹眸目殺氣騰騰地環視殿臣,現在的他可不是即初政的稚嫩天子,而是執政經驗成熟的帝王,即便與匈奴對戰未取得顯勝,可他一直展露的态度無不告訴衆人:

漢與匈奴,隻存其一!

主父偃第一個出列,氣勢洶洶地表出建議“依天幕所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不能身入華夏,即為外族,當誅”

自秦漢以來,縱橫家難有用武之地,為于朝中衆臣出身相比,他學于縱橫之術,竟毫無進階希望,而今天一幕出現,華夏之外,竟有如此廣袤世界!

經後世所言‘戰時’,待擊退匈奴後,陛下定會遣人出使他國,屆時便是他縱橫捭阖再起之時!

禦史大夫張湯出列支持:“漢伐匈奴,是為天下計,若放任匈奴,漢家如田被耕犁,不擊匈奴,為華夏之罪也!”

天幕說得很清楚,什麼埃及、兩河流域之地,文明起源比華夏還早,卻數次被蠻族所攻掠國,有警示下都怯戰,那漢家江山哪有未來可言?

漢家與匈奴戰争,乃華夏文明續絕之戰,反對者,便是遺禍後世的曆史罪人!

幾番話下,哪怕懼匈奴威名的官員,也跟着俯身相拜,這是國本之争,更關系着蒼生利益,在天幕前,與公與私,不都容後退!

面對朝臣首次齊心言戰,劉徹眼眸盡是半志豪情,天幕不可控,但眼下借它使朝廷上下一心,實為大漢之福!

嗯,他決定待祭天時多多供奉貢品,以示漢家謝意!

雄心勃勃的劉徹把詢問的眸光落到甚少暢言的衛青上:“朕的車騎将軍,你說若與匈奴開戰,當擊何處?”

被點名的衛青心下一囧,點名就點名,什麼朕的車騎将軍大可不必!

面上卻是肅穆以對:“進擊匈奴必先取河套,然匈奴于河套置重兵把守,須置大軍引匈奴重軍,再以輕騎襲之”

河套地區對于漢家而言,如頭頂懸刀,匈奴以此為攻漢前哨,每每掠奪邊境時,在甘泉宮都能看到滾滾烽火,不取河套,漢家無法安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