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曆史許願牆, 開局拿昏君祭天 >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許願牆第三輪活動即将開始。

「嘀」的一聲,通告聲響徹萬朝:“監測到前兩輪許願高分通關,圓滿完成,特開放評論區上傳圖片功能!”

“點擊相機按鈕,許願牆将會選擇最合适的角度進行抓拍。”

觀衆對這項功能感到很新奇,紛紛嘗試了起來。

比較謹慎的人先拍了風景照。

但更多人自從許願牆開放,已經見到了很多奇迹,迫不及待想要嘗試新東西,當即對準自己,按下了「抓拍」按鈕。

隻見白光一閃,他們的形象瞬間就被定格下來,變成了圖片。

衆人望着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相片,或龇牙咧嘴,驚歎神迹,或猝不及防,滿臉懵逼。

一時間,評論區圖片亂飛。

有的高糊,有的死亡角度怼臉拍,有的眉毛鼻子連一塊,有的不小心開了魚眼鏡頭,反正每張都具備成為表情包的潛質。

在一片群魔亂舞中,李白月下獨酌,潇灑飄逸的相片,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瞧這谪仙臨塵般的氣質,瞧這揮灑而成的詩篇,在巍峨山海間蒼然舉杯,白衣翩然,金樽清影,眉目粲粲如星。

他是給攝像頭充錢了嗎,拍得這麼好看?

吃瓜群衆一邊心裡吐槽,一邊手上動作卻絲毫不慢,趕緊點了保存。

至于存到哪兒?

不知道,相關功能還沒開放。

要是能把照片洗出來,貼牆上每天看着就更好了。

也有觀衆在不斷cue隆武帝和李自成:快把你養子/侄孫現在的照片放出來吧,我們要見少年鄭成功和小團子李來亨。

此二人的命運實在是太悲涼了,觀衆要見到他們如今安然無恙才放心。

大順位面,李自成正在拿一隻新紮的玩具布老虎逗小團子。

小團子玩得有點累,慢吞吞爬到他膝上,眼睛眨巴眨巴,準備倒頭就睡。

“小老虎”,李自成拍拍他的臉,溫聲道,“來拍張照片。”

于是下一刻,觀衆們就看見——

在中軍大帳内,一名英氣高昂的青年坐在案前,身着鐵甲戎裝,正在凝視着牆上懸挂的京城輿圖,目光銳利如刀。

他懷裡有個昏昏欲睡的小團子,看起來軟乎乎毛絨絨的,對着鏡頭打了個哈欠。

萬朝觀衆:哇,好可愛,想捏。

李自成的形象和觀衆們設想得差不多,基本符合一代英傑、草莽帝王的風骨,隻有一點比較突兀。

那就是,他戴着半邊眼罩,似乎隻有一隻眼。

觀衆不禁汗顔。

照常理而言,天子都要求什麼龍章鳳姿,天日之表,李自成這一隻眼,大概就隻能當獨眼「龍」了。

此話一出,别人還未如何,李存勖卻已經勃然大怒:

【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隻眼怎麼啦,你打得過一隻眼嗎?朕的父皇就是一隻眼,照樣橫掃天下!】

【山谷道人黃庭堅:莊宗陛下這個邏輯,似有不妥。你的父親是追尊皇帝,并未正式登基。且獨眼皇帝以昏君暴君居多,如梁元帝蕭繹、前秦苻生之流,縱罄八荒之竹,難書其罪。】

【大周女官上官婉兒:黃庭堅此言大謬,五官健全的皇帝當中誕生的昏君數量,顯然遠遠高于獨眼皇帝。】

【大唐宰相房玄齡:天子志在橫掃八荒,光濟四海,奕世載德,豈能囿于儀表。】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笑煞人也,永昌皇帝是少了一隻眼,又不是少了一隻手不能打仗。如果眼睛多就能當皇帝,那本王有四隻眼,你要不要來擁護本王登基啊。】

【金陵女史王貞儀:呵,黃庭堅位面的宋神宗倒是确實有兩隻眼,也沒見他收複幽雲十六州。】

【蘭陵王高長恭:雖然我比較支持李自成,但我還是想起了一個在南邊流傳甚廣的笑話: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赤縣所歸。】

【說這話的人後來被蕭七活剮了,釘舌于柱,剖腹脔肉,慘不忍睹。】

萬朝觀衆:???

天幕前的項羽:???

湘東王、梁元帝蕭繹:???

救命,什麼地獄笑話。

……

面對這些議論,李自成神色淡然。

他這個人素來心胸開闊,氣度非凡,這隻眼雖然是從前被明朝總兵陳永福射瞎的,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現在陳永福兵敗,李自成主動折箭為誓,不再追究,招降了對方,傳為一段佳話。

評論區,隆武帝也上傳了一張相片。

照片上,有一英姿煥發的紅衣少年,正低頭沉思,不時擺弄着桌上的軍事沙盤,似乎在思索下一步的進攻戰略。

春日的陽光靜靜流淌,為他俊秀的面容鍍上一層輕柔光影。

還有配文道:“孩子在忙,趁他不注意拍的,湊合看吧。”

觀衆笑死,居然還可以偷拍。

隆武帝直接給大家打開了新思路。

從此,萬朝中誕生了一股泥石流偷拍勢力,專門趁人不備一頓咔嚓,批量制造表情包,分享在評論區,使人聞風喪膽。

……

忽然間,一張軍隊大合影,挂在了許願牆極為醒目的高處。

咦,瞧這陣勢,是要準備出征打仗嗎?

義熙位面,建康城外。

江水在滔滔不息地奔流,朔野風大,蒼茫席卷,吹動許多題寫着「劉」、「宋」、「北府」字樣的旌旗獵獵飛舞。

江邊,北伐的大軍已然整裝待發,樓船成陣,帆牆林立,遮天而蔽日。

無數刀/槍與鐵甲在長風中铿锵相擊,漫然淩天而下,仿佛狂瀾怒卷,驚濤穿雲。

此刻,任何人隻要看上一眼,都能看出這支軍隊身經百戰,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精銳雄師。

事實也确實如此。

這支軍隊,是宋王劉裕(這時候尚未稱帝)親手締造的北府軍,中古時代當之無愧的雄兵天花闆,如今即将出征北伐,消滅羌人的後秦政權。

自衣冠南渡以來,北府兵一共有三批。

最早的主帥是江州刺史郗鑒,而後是冠軍将軍謝玄,最後是劉裕。

三批北府兵之間毫無關聯,人員構成也全然不同,每次都是全新的重建。

隻是因為都誕生于京口,所以皆以「北府」稱之。

京口是劉裕的出生地,也是南渡之後盤踞了最多流民的地方。

這裡距離北方最近,對北方故鄉的眷戀讓流民們在抵達京口之後,就不願意再繼續往下走。

于是,他們在這裡紮根。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隔江遙望故土,等待着魂歸故鄉的那一日。

但最終等來的,終究隻是一次次的失望罷了。

祖逖從這裡北伐,中流擊水,誓滅諸胡;庾亮在這裡折箭為誓,不滅胡虜不歸返;桓溫從這裡出發,連戰連捷,卻惜敗于枋頭,終成一聲「樹猶如此」的歎息;謝玄在這裡練兵,淝水之戰大勝,後來卻于無盡凄涼中遙望北國,含恨逝世。

一座京口城,埋葬了古往今來,無數有志于北伐、收複失地的英傑。

千古多少事,皆付長江滾滾流。

如果将時間線拉得更長,許多年後,辛棄疾也曾來到這裡登上北固亭,憑欄遠眺,慨歎神州陸沉。

這裡,是宗澤的埋骨之地,英雄垂死尚三呼。

這裡,是文天祥從元廷脫逃之後,招募義師起兵抗元的起始地。

這裡,也是鄭成功北伐南京、張煌言三入長江的最重要據點,見證了漢家英傑飛蛾撲火般的最後一搏。

漫長的千年歲月,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京口北伐,抗擊胡虜。

他們都曾奮起抗争過,但最後,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唯有一次機會,曾經無限接近成功,甚至已經将漢人的旗幟插在了長安城的土地上。

那就是義熙十二年的劉裕,和他的京口北府兵。

……

劉裕正在招呼北府衆人,準備出征之前來個大合影:“都過來拍照。”

一旁,檀道濟、王鎮惡、謝晦、沈林子、沈慶之等一群青年将領都覺得很有意思,一擁而上,紛紛擠入了鏡頭,圍在劉裕身邊吵吵鬧鬧:

“我今天要挨着主公站,你快讓開!”

“明明是我先來的,你如此蠻不講理,還想打一架不成?”

“林子,鏡頭給我吧,我吃苦受累一點沒關系,主動替大家分憂!”

“你小子一拿到鏡頭,直接就切成了你和主公的單獨合影頁面,請問是何居心?”

“夭壽啦,阿和啥時候不聲不響擠到前面去的,快抓住他!”

霎時間,幾人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大打出手的趨勢。

期間,不少面目猙獰的照片都被發在了評論區,萬朝觀衆看得目瞪口呆。

不是,你們這麼鬧騰就為了搶一個拍照位,至于嗎。

還真至于。

大宋的将領們清一色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都在二十多歲左右,最年長的王鎮惡也不過而立之年,最小的羊規、柳元景隻有十餘歲。

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劉裕挖掘出來,帶在軍營中親自教導,追随他四處征戰長大。

劉裕作為曆朝曆代出身最低的皇帝,起于微末,勢單力孤,無人可用。

所以,幹脆從頭開始培養人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