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心中已經有了布置宅子的大緻方向,隻等一步步将心裡的想法變成現實了。打掃幹淨宅子,張冬拉着萬安出門去兩條街以外的集市上買白灰、粗紗、菜苗、瓜苗、鋤頭、水缸、鐵鍋、瓦罐、陶罐、菜刀和鐵釘。
買完東西回到槐樹巷的宅子裡,張冬讓萬安拿着鋤頭去後院鋤地,把地劃分成一塊一塊後種上買來的菜苗,再将瓜苗種上前後兩個院子的牆根處,他則在卧房給窗戶裝上粗紗——用粗紗代替粗紙裝在窗框上,這樣既能再炎熱的夏天做到通風又能防止蚊蟲鑽進房間裡。
張冬并不準備動其他房間的窗戶,将粗紗卡在卧房的窗框凹槽中後,他又将白灰灑在各個房間的角落。
……
萬安和張冬花費五天時間将房子按照他們的設想改造一通。萬安白天在鎮上忙着改造房子,晚上回到家則挑燈做推車,除此之外,他打算制作木桌、木椅、木架、竹筒、木勺、木鏟和木盆——沒錯,手裡的銀錢不經花,萬安覺得能自己做的東西還是自己動手做吧,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銀子。
萬安和張冬将後院一分兩半,左邊一半空間用來養家禽,右邊一半空間用來種菜、種瓜果。兩人在後院開墾出來的菜地兩側挖上淺溝并用破磚爛瓦将菜地圍成一圈方便走路,又在淺溝裡埋上劈成兩半鑽了孔的竹子,竹子的盡頭連接着下方破了洞的大水缸。等日後将大水缸裡倒上洗菜水和淘米水,水位超過破洞口,水缸裡的水可以直接讓水順着竹管給菜地澆水;除了後院的菜地,萬安和張冬也對前院進行了修整,兩人在前院靠近廚房的右手邊位置倚牆搭了兩個三面遮風擋雨緊挨着的木棚——其中最靠近廚房的棚子打算用來堆放木柴,另一個棚子用來停放擺攤用的推車;搭好棚子又将前院排水的溝渠裡堆積的淤泥、雜草、石子和樹葉清理幹淨後,兩人從集市上買回來一捆粗麻繩,并用一端系在院牆外的楊樹上,将粗麻繩的尾端系在客卧窗前的石榴樹上,扯了一根橫貫整個前院的晾衣繩。
等萬安和張冬将房子整理得差不多,可以将他們的行李搬進房子裡的時候,張父和張春也将冬哥兒托他們幫忙編織的兩大兩小的四扇竹簾做好了。
萬安和張冬将竹簾拿到鎮上的宅子裡,在堂屋門口和廚房門口各挂一扇竹簾充當門簾,又将剩下兩個竹簾一個挂在主卧窗戶前,一個挂在廚房窗戶前——每扇竹簾上左右各挂有一個鐵鈎子,給屋子裡通風時可以将竹簾卷起來用兩個鐵鈎子勾住,防止卷起的竹簾墜落。
确定房子可以搬進來居住後,萬安和張冬打定主意明天搬家,回到家便和家裡人說了此事,張家人和回家休息兩天的張夏都說明天會幫忙搬家。
計劃趕不上變化,當天夜裡,張春媳婦兒的肚子發動了,全家人請穩婆的請穩婆,請産婆的請産婆,燒熱水的燒熱水,熬湯的熬湯……全家人陪着一起熬到天亮,天微微亮時,張春媳婦兒生下一對龍鳳胎。
張夏和張秋便是一對龍鳳胎,如今大兒媳婦/大嫂生下一對龍鳳胎本來是天大的喜事,可孩子生下來比一般的孩子個頭小,而且哭聲像貓崽子一樣,剛生下來不到一個時辰便開始發熱。
張春和張夏着急忙慌地跑到隔壁村子把郎中請來,兩個孩子的體溫已經燙手得緊,而且身體時不時便會抽搐,看樣子活不了多久了。
郎中給兩個剛出生的幼兒紮了兩針,孩子們的抽搐幅度是減緩了,可身體依舊在抽搐,嘴巴還往外吐東西。
郎中見狀也不敢治了,坦言道:“我就是一個鄉下野郎中,平日裡隻會治點小病小傷,你們家孩子這種情況我治不好,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趁現在天剛亮,城門已經開了,你們趕緊借一輛牛車,用衣服把兩個孩子裹嚴實,趕緊帶孩子去鎮上醫館看病,晚一刻鐘去孩子可能就救不回來了。”
“我這就去村長家裡借牛車。”萬安撂下一句話便跑出了門,一邊往村長家裡跑,一邊想着上輩子的情形。
上輩子他在冬哥兒死後渾渾噩噩,隻從家裡人口中得知冬哥兒大嫂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兩個孩子沒多久就生了病,張家沒錢便把剛去世沒兩天的冬哥兒賣給了宋家那個傻子配陰婚得到了五十兩銀子,後來張家花錢給孩子看病,最後隻有小的那個姑娘活了下來。
上輩子他陰暗地以為張家把冬哥兒給傻子配陰婚遭了報應,重來一次親眼看到兩個剛出生不到兩個時辰的孩子生病是怎樣一個讓人膽戰心驚的畫面。
萬安找到村長說要借牛車給家裡剛出生的兩個孩子看病,村長一家二話沒說答應借牛車給他,村長的兩個兒子聽到孩子們剛出生便起高熱,鞋子都沒有穿便去牛棚裡牽牛、往牛身上綁闆車,大兒子說他趕牛車又快又穩,要親自送他們去鎮上醫館給兩個孩子看病。
萬安帶着村長的大兒子回到家,剛進門便聽到房間裡傳來丈母娘和大嫂的哭聲,吓得他心頭一緊,以為孩子出了意外,快步跑到房間裡發現婆媳倆正對着痛哭,兩人都拼命把責任往各自身上攔,一邊哭一邊自責地抽自己的耳光,其他人勸都勸不住。
張春他們要帶兩個孩子去醫館看病時,張春媳婦兒也要跟着一起去,她剛生完孩子身體正虛弱着呢,他們哪裡敢帶她去鎮上。
張春和萬安抱着兩個孩子坐上牛車,還能聽到院子裡傳來媳婦兒/大嫂悲戚的哭聲,仿佛這一次離别以後就再也見不到孩子了,聽得人眼睛發酸。
張母勸不住大兒媳,又不想讓她拖着身子去鎮上,于是急匆匆從家裡跑出來将大兒子從牛車上喊下來,自己爬上牛車接過大兒子懷中的孩子抱到自己懷裡,又擔心他辦事不靠譜,把大兒子拉到跟前小聲叮囑道:“老大,你下來回屋去陪你媳婦兒,讓她别擔心。你劉大娘正勸你媳婦兒呢,你爹和冬哥兒正在廚房燒水、做飯,一會兒你和你劉大娘兩個人配合着把房間裡的被褥全都換成幹淨的,再給你媳婦兒把身子擦幹淨。我和你二弟還有萬安一起去鎮上給孩子看病。”
“娘,我曉得了。”張春情緒低落地點點頭,他也擔心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活着的孩子,心酸地伸手摸了摸兩個孩子的小臉。
張母沉默着拍了拍大兒子的肩膀,扭頭催促起村長兒子。兩個孩子能不能活下來,他們都不知道,但盡人事,聽天命,他們當大人的要做好他們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