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辰時,恭上大行皇太後尊谥。上素服于太和門閱冊寶,行禮畢。率諸王大臣文武官員,詣壽皇殿大行皇太後梓宮前,躬獻冊寶,讀文緻祭,行禮如儀。
這次胤禛沒有哭,胤祥也不辛苦,輕車熟路地幫着獻寶,一回生二回熟。而另一位太後的兒子,貝子允禵則同衆人一般跪于殿外衆人中,啜泣等待祭禮完成,他知道,離送梓宮的日子又近了,隻是不知道為誰而哭。
祭禮結束,衆人還要接着在壽皇殿奉茶行禮,胤禛帶着胤祥先回宮。張廷玉等禮部官員一路引導得當,蔣廷錫尤為殷勤對胤祥照顧,後來胤禛練字時想起便賜了他詩扇一柄。
浙閩等地的折子和胤禛、胤祥一起到的養心殿,兩人都自覺地忽視了它們。胤禛準備先傳些點心,沏些茶來,先一起好好休息一通。胤祥倒是靈機又動:“禛,你想吃什麼,我去做。”胤禛懷疑地看向胤祥,胤祥還是一臉堅定,胤禛便道:“怡小主願意,朕當然一百個甘心,你去做就是。我點個棗泥酥和奶茶?”胤禛盡力選道簡單的,隻有這樣的,恐怕才不容易出意外。胤祥一聽,更是信心百倍,答應下來,快樂地跑出門,到養心殿門口的禦茶膳房去了。
胤祥到了禦茶膳房,當然把裡面的下人給驚喜得吓了一跳。不過他也還算聰明,直接點了庖長,讓他來教自己。在庖長的帶領下,走進給皇帝準備下午茶的那間小殿。
知道胤祥一時半會兒是準備不好的,胤禛勉為其難鼓起勇氣,拿起折子,一邊看一邊從窗口注意着禦膳房方向的動靜。
閩浙總督滿保收到皇上回的請安折很感快樂,沒有被罵,隻見皇上說,“朕安,爾可好?欽此。”還有其後的“我君臣内外大小員職,倘能英名天下萬世,其光彩榮耀更有逾此乎?”的告誡,讓滿保不禁覺得自己與皇上的關系很近,像友人,也像良臣明君,于是熱情洋溢地上個回複的折子。先是原封不動地将自己與皇上親切交往的請安折内容抄了一遍,接着表示自己從皇上的教誨深深受益:“臣疊蒙教訓,務求做好省臣,留好名聲,何敢不盡全力黾勉而行。唯臣無知無能,誠恐不能仰副皇上教誨殊恩……除将駐台灣之監察禦史吳達禮奏折遣員轉送外,為此叩謝訓谕。謹将朱批三折恭繳具奏。”
原來方才和胤祥看到的一大疊折子中還有滿保送回來的之前的三個朱批折子,胤禛心裡先淺淺松了口氣。接着,盯着那主要是感恩的折子一小下,從中找到一點有用的内容後,胤禛便開始了一大段的回複:“知道了。凡人切勿借故掩飾。以往過愆,一分一毫不加掩飾,不護已短,悔過自新就好。”胤禛不甚在意官員會犯錯,更厭惡試圖掩飾過錯的人,他覺得這是蠢人試圖玩弄自己的行為,所以反複告誡這些還有希望向善,或說有堅持良心的心的官員對過錯的大膽承擔。所以看滿保回複了那麼多無用的,也是在叮囑他别想用這些套話掩蓋些重要的錯事。寫罷一句,胤禛就看向窗外,不禁覺得如今光景已是靜谧得像自己為王時般閑适,隻是自己現在還要批折子,說話要謹慎多了。随筆接下:“朕昔日為王時,持身閑适,無意求取聲名,茲每思前事,即深感慚愧。茲不意驟登大寶,倘再不留意名操,則是關系朕皇考六十年辛勞之是非也。此雖非朕之本心,但往日夙願已不可行矣。若仍固執前行,則有負皇考也。”胤禛知道,除了胤祥,其他人是不會相信自己當初并不執着于皇位這樣的心思的。自小讀書辦事種種,自己善記善讀,閑适地做完時發現自己竟是最快完成,不覺疑惑旁人的拖沓,也總為共學的兄弟不相信自己學習功課之閑适,反而罵自己背後勉勵。即便如此,如今胤禛還是會在與他人說起時,不願裝作自己當年對皇位有多麼貪戀執着,沒有過就是沒有過。如今已走到這裡,他還是要真摯表達自己不想負這個位置,适度拿先皇作借口,别人應該是能相信了。但胤禛自己心裡很清楚,他隻是不想負自己所遇,不想辜負胤祥。
回到現實,胤禛也很實際,他知道這些官員和自己是不一樣的,他們當然不能閑适:“雖平庸,亦要事事勉為學習,以求日新。至爾等省臣,以前有隐瞞未奏或因掣肘無奈導緻舛誤怠懈等事,朕如此推誠相見,體諒爾等,唯不副朕造益地方百姓之誠,對以往過失仍行推诿,隐瞞真情,百般掩飾,務期以往舉措獲朕稱許,則反誤其間,極為可惜,豈能行耶?我君臣俱應開誠相見,捐棄前愆,以求來日。凡事唯求實心黾勉,愛惜心血,不圖安逸,勤勉整治地方。勉之。”平庸者便勉勵罷,胤禛這麼些,但又怕隻說勉勵,讓隻會在各處查訪雨水田禾情形的滿保不太能聽懂,于是再三強調開誠之必要。
滿保的另一個折子果然便是對二省雨水田禾情形的調查,但偏連這個做的也不是太好,彙報稱,各地情況不同,但他又提出劃一的解決辦法。胤禛搖頭,覺得方才寫了那麼多,值又不值,簡單回:“爾之節制不必劃一,兩個省兩個樣,朕因各省參差,方分别對待。此皆切不可視為戲言,我君臣應知恥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