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縷衣[清] > 第324章 造化來了

第324章 造化來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二十三日,天晴。從昨日午後躺到這日辰時,胤祥的精神意識恢複得還不錯,一大早就主動起身準備啟程。

張廷玉又恢複他的老活兒,真誠記下:“上親詣享殿奠獻、行禮跪送孝恭仁皇後梓宮啟行。哀恸不止。”胤禛臨行前,估摸着今日就快到東陵了,便傳谕令廉親王回京,将前兩日所議之青海戰事與在京之總理事務王大臣、議政大臣等詳議具奏。廉親王其時剛叩谒罷太後梓宮,又聽說皇帝昨日果然傳了太醫,今日啟程前還用了藥,正心中歡喜。突聞皇帝此信,允禩心中也是又驚又怒,然而他安生地跪接旨意,一起身就要走。傳信的莊親王倒是歡悅,善意提醒道:“廉親王恐怕還須向皇上辭行?”允禩轉過了身,默默向莊親王抱了拳,走向皇帝的馬車。

胤禛正在喂胤祥喝藥,連哄帶騙,自己也陪着嘗了兩口:“這樣的藥我不能再多喝,不然王子還要喝更久,你說呢?喝完這個,還有一碗晨間熬的玫瑰奶茶解苦。”胤祥一聽,隻能以為有理,認真地準備一口灌進去,捏起了鼻子。才喝完,馬車外傳來了廉親王的請安聲,一聽就是憋着氣在告别,看來胤禛是有好好幫自己懲罰允禩,他昨日來殿彙報了半天,讓自己真的憋了好久氣。胤祥終于不再輕易同情,而是感到解氣。胤禛看着胤祥那釋然的表情,不禁發笑,畢竟自己隻是怪允禩以為自己生病了太過得意,随後對外面的允禩委以重任似地道:“朕躬安,昨日廉親王的關心甚為及時。”允禩更是氣悶,聽起來是沒任何問題了。為胤禛恢複得如此之快而不滿的廉親王,用清晰可察的無奈聲音說了句“皇上過譽”,就告退回京了。

今日在路上,胤禛收到了兩廣的折子。自上次為年希堯提醒後,楊琳行事得體了許多,對鹽務的處理也更謹慎了,彙報到,“兩廣鹽課積欠九十一萬餘兩。經臣定議分限五年帶完。已經完過銀七十四萬二千餘百兩。尚有雍正元年應帶完舊欠銀一十六萬八千兩。”并且也能虛心承認自己力所難及之處,“若更易鹽差,一年一換,恐舊欠雖完,不數年間積欠如故。臣駐劄之肇慶為兩省适中之地,未免難于兼顧,惟巡撫衙門原駐省城,盤鹽收饷可以就近料理。應請自雍正二年起,将鹽務交與巡撫年希堯經管。”楊琳主動讓權,打算把“肥差”分與年希堯,承諾道:“容臣協同巡撫管理半年,撫臣專管新課,臣清理帑項舊欠。則半年内盡皆清楚矣……”胤禛看着滿意,除了最後那句奇怪的話:“俟來歲……即疏請陛見,并求朝夕得在聖主左右。”

胤祥對很多事都不上心,但對胤禛折子裡的官員和胤禛那看似情深意重的話倒是敏感,未等胤禛反應過來,已是慢悠悠地讀了出來:“‘并求朝夕得在聖主左右’,如果沒記錯楊總督不是個老頭麼,倒是想取代我的位置。”胤祥也未想到,這些話說出口來,聽着如此矯情,胤禛沒羞,自己倒是有些羞起來了。不過,胤禛看到别人這樣的話,又被胤祥讀出來,也是挺尴尬的,于是默不作聲地批于其後:“不要作此等虛浮無益之談。”一面跟胤祥解釋道:“不過是想回京,懶得在地方做事了。才說出如此不堪一讀的話。”說完看向胤祥,故意調笑道:“我已有小主陪着,無須别人。”胤祥坐在榻邊,随意晃了晃腿,側頭避開了胤禛的視線,指導似地帶過這些讓人害羞的話:“認真回正事。”胤禛縱容地笑着,在折裡總結道:“管源忠來時,朕下口谕。如何與事有益。隻管議奏。粵省鹽務……專差禦史使不得,現将福建之鹽皆交與地方官矣。爾等隻将如何與國課商民均有益處。商酌妥當。奏來就是了。特谕。”這世間最難的莫過于改變。舊的東西适應着繼續就好,改起來總是傷筋動骨,風險重重。然而,胤禛不介意,甚至享受這種改變帶來的未知,畢竟有風險才有回報。

楊琳還回了胤禛上次問他的年希堯何如一事。“據實直奏,稍有一點私心,年則堯不是榜樣麼。”雖然楊總督被年希堯提醒得心慌,但為官多年,自然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判斷,自己的錯誤準備好好去改,不代表從此就要将年希堯捧着,更何況自己還是總督呢。所以遇到皇上問,又知道這位皇帝是自己糊弄不了的,詢問自己也有可能是考驗自己,便褒貶間雜、有理有據地真誠回複。年希堯确實是個容易有私心的,這年家一脈,以年遐齡為首,年羹堯逐漸為中心的,大多還是喜歡互相串通,圖謀私利,隻是有人明顯些,年希堯不算太多,有還是有的。年則堯是年羹堯的堂兄,在平輩兄弟中排行第三,官至靈山知縣,先皇時便被革了,所以楊琳引用起來并不避諱。

楊總督在折中是舉了不少年希堯的優點,如同當初科舉一般。“查年希堯由同知知府道員兩司,曆任外官,民情吏治素所熟練”,胤禛看了第一個點,便在旁寫了一“是”,又見第二點“為人誠實和平”也是同意道“是”,第三點“政事明敏”胤禛則并不同意,心道年希堯說話總很憨直,便批到“未必”。第四點,“巡撫衙門一應錢谷刑名辦理,惟勤協和”,胤禛更不算同意了,自己查訪得年希堯品行不差,但實在不算勤勉,還善作好人,對那貪腐了些的常鼐,也是包庇隐瞞了一些,于是胤禛評的是,“果能不惰就好了。與常鼐和錯了”。寫罷又在後面的“體惜下屬”、“受破格擢用之恩”後批上“不好的惜他作什麼”、“或為此勉力。不可限量也”,并不語楊琳一起作無用的誇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