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秋風蕭蕭變涼。
前日已完成遷奠。那時,諸皇子及禦前大臣列位隆恩殿前月台之上,親王至入八分公爵之内所有品級人等生,皆在隆恩門外月台上候禮,而内大臣禦前侍衛等立于月台下,未入八分公爵者及文武大臣中無爵位者再分立在東西朝房。吉時到,皇帝緻祭。緻祭畢,梓宮便從隆恩殿出,太後梓宮從隆恩門入,一前一後,沿着中線經陵寝門中門入,最後放在方城前工部已搭建好的蘆殿中,再行奠酒三爵禮後才得回宮。
初一,早,上詣景陵,至陵門外哭入,于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後梓宮前,奠獻行禮,恸哭良久。巳刻,百官齊聚山陵,專事大臣張廷玉已将冊寶恭放于地宮之内的冊寶座上。皇帝在梓宮前行第五次祭酒三爵。皇帝親自恭引大行皇帝棺椁的龍輴(chun)進入地宮。空氣一下子冷卻了下來,四周皆涼,即便有人掌燈,周圍也暗得厲害。胤禛看過一些古書,寫着以往曆代的陵墓,墓道兩邊會畫上畫,是為了讓送葬者得以消遣一二不覺怕,胤禛此刻走着,倒覺得那樣的畫大概能讓人轉移些許對死者的悲傷。暗處裡,胤禛牽起走在身邊,一邊走一邊啜泣不止,随着王公百官越哭越大聲的胤祥,這一次,他們都知道,這位與自己糾纏半輩子,福也倚他,禍也倚他的父親,終究是要徹底被鎖在這個真正沒有天日的地宮裡了。聽說明朝萬曆昏君生前就喜歡坐在自己的地宮裡乘涼,但有幾個自诩活得輝煌的人願意從此便住在此處了呢,胤禛隻覺看到了自己生命盡頭的樣子,如果沒有自己心愛的人在一旁,該是多孤獨。如今,走到此處,胤禛終于還是淚流不止了,他不禁有些懷念那位糾結的父親,很煩人,很暴躁,很自大,有時還很愚笨,很會折磨人,但,終究還是讓人有些想念起來……
大型皇帝梓宮在寶床上安置好了。緊接着,烏雅氏也跟進了。胤祥哭個不停,越哭越傷心,看向胤禛,隻道胤禛該更難過才對,伸手攬在胤禛背上,将胤禛緊緊摟住,将這冰冷地宮裡的寒氣與凄楚擋開了些,仿佛也将所有外人都擋開了,胤禛的淚終于難以收斂,他将臉埋進胤祥懷裡,痛哭着,不知緣由,大概是生來如此,應當如此的,還不能為他多年思索的冰冷的道理所能抵擋。胤禛伸手為胤祥拭淚,在人群的哭聲中,與胤祥相擁,在他耳邊輕聲道:“祥,敏妃已經放回來,在旁邊暗處。”胤祥側臉看向離先皇梓宮有一點距離的地方,果然,是母親,原來自己和胤禛一樣了。
胤祥的淚更是如珠得墜,胤禛摟着胤祥。在張廷玉主持下,兩人在梓宮前,并不亮堂的地宮中,帶着朝中上下跪拜起來,面向着彼此的父母,送他們最後一程,也暗自許諾餘生彼此相依。
一切禮畢,皇帝出地宮,百官随往,負責陵寝之事的工部官員,走在最後,将梓宮四周安放好龍山石,取出龍輴,接着永遠關上了地宮石門,石門聲響,地宮恢複永遠的靜寂。
走出地宮,天又亮了,空中恢複活氣,周圍一切哪怕是秋日,盡顯生機。皇帝領百官走到石五供前行第六次祭酒三爵禮,而後遣官複告祭各陵及後土之神、昌瑞山神,至此,康熙朝徹底落了幕,身旁陪伴着胤禛與胤祥的生母,他也沒想過,末時,身邊将是此番場景。
胤祥母親章佳氏漂亮聰慧,在一衆禦前宮女中脫穎而出,是放在一群人裡,穿着一模一樣宮女那普通的袍子也能被人一眼看出得好看。宮中的下人從來都要成群一起走,想讓皇帝看到自己實在不可能,如果故意整些什麼奇怪的舉動,在皇帝發現自己之前一定已經被杖責并逐出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