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縷衣[清] > 第353章 北嶽恒山

第353章 北嶽恒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九月十四又是在鐘聲中醒來,胤祥感到如回到宮中一般,睡得舒服。胤禛也不叫他,就是摟着他睡。等起晚了,用過膳再出門,允祿允禮又早已候着了。

不知為何,胤祥今日不太想直視允禮和允祿,總覺莫名心虛,一旁的胤禛倒是神清氣爽得讓人讨厭。走到允祿他們面前,胤祥終于勉強克服内心的虛妄,正視過去,直接道:“今日我們要去哪玩。”未料才說話就一嗓子沙啞得奇怪,胤祥又開始躲閃對面人的打量了,眼神往旁邊飄,心中暗自怪自己,早上偏要和胤禛鬧脾氣,不跟胤禛說話,這下好了,在别人面前出了這樣的醜。

“兄長這還能玩嗎?這寺住得舒服,你休息休息?”允祿滿臉同情地看向胤祥。允禮倒隻是淡淡笑着看向胤祥,什麼也不說。胤禛倒是難得開口地不體恤胤祥了:“無妨,怡王隻是昨夜睡得一般,太醫看過了,今日還是多逛逛,心情愉快才好得快。”邊說邊看向胤祥尋求肯定。胤祥低着頭不看對面的弟弟倆了,暗暗瞪了胤禛一眼,順服地點了點頭。胤禛笑了,心情很好地對對面兩人問道:“據說你們昨晚也是在附近走走看看了一番,可發現什麼好玩的,帶怡王看看去。”允祿難得過了下腦子地反應過來,皇上是據誰說自己出去閑逛了,難道自己随時都在被盯着。正愣想着,隻聽旁邊允禮已是回:“回皇上,附近還有一座不錯的寺廟,名曰善化寺。”等允禮說完,允祿才突地反應過來了,立刻補充道:“還有一處荒蕪的王府,很像宮裡的樣子,斷壁殘垣,不過剩個九龍壁。”胤禛看回胤祥,知道胤祥應該被轉移一點注意,沒方才羞了,準備聽胤祥意見。

胤祥果然被允禮、允祿說得吸去一些注意,回道:“那想來沒什麼可看的了,宮裡天天待,還是看寺吧。”說得強硬,語氣倒是有氣無力,反而讓允祿覺得更同情了些,一點不為那反對似的回答感到不快,反而像哄女兒似的很溫和回:“對對,我們去善化寺看看。”

允祿态度這麼好,讓胤祥倒是不禁反思自己态度是不是不太好,有些糾結,覺得自己不該感到丢人就随便反對了允祿昨日逛得的收獲,準備開口找補兩句。旁邊的胤禛已經幫着說道:“嗯。善化寺前也有琉璃壁,我們作一次觀也好。午後直接往恒山去如何?”胤祥驚訝地望向胤禛,真想直接說,自己昨日剛被玩過怎麼爬山。胤禛一副讓人放心的樣子輕輕撫着胤祥的小臉:“去其腳下懸空寺看看就好,不必爬。山腳一看就夠的事,何必多事。”胤祥放心了點,面上傲慢道,“誰怕爬山了。走吧。”

善化寺離華嚴寺很近,四人前後坐了兩台轎子,約略一刻鐘就到了善化寺門口。這寺與華嚴寺類似,坐北朝南,前有一青藍色五龍壁,與宮中的明黃色不同,倒是更好看些。胤禛欣賞着問胤祥:“這個好看嗎?”胤祥覺得莫名其妙便也照心思回:“好看。”胤禛又道:“那代王府九龍壁跟這個長得差多,更長些,你覺得好看,到時給你王府前也放一個?”胤祥瞥了胤禛一眼,“不必了。”說完就往善化寺裡走。身後的允祿默默想着怎麼不問問自己,自己想要。

善化寺山門已開,今日胤禛幹脆直接将寺中人清離,也不用被跟着了,四人和一些侍從遊玩得也算輕快。這寺與華嚴寺不同,山門更舊一些,很大,應當是最初建的留了下來。寺中的舊殿更多,重修的地方少,更古樸些。經過山門,便是三聖殿,坐于一個不算太高的台基上,面闊五間,單檐庑殿頂,檐下鬥六鋪作單抄雙下昂。進了殿去,胤祥用昨日華嚴寺主持教的辦法看,發現這殿也用了減柱法,心中暗自對年代有了揣測。三聖殿裡的華嚴三聖佛像舊得很真實,一看就是遼金原物,衣褶紋路都很細膩,線條粗中有細,古樸漂亮。殿内兩側立有兩座碑,胤禛在其中一座前站定看了一會兒,胤祥不喜歡看繁複而不明的碑文,在一旁東張西望,等着胤禛看完告訴自己内容。

胤禛習以為常,看完了就開口對胤祥輕聲解釋道:“這碑是金大定十六年,南宋使金通問副使朱弁所撰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用的還是顔體。”胤祥接問:“說了什麼?朱弁是誰?這寺是金代建的?”胤禛搖搖頭,看着慢慢解釋:“這寺始建唐之開元,稱開元寺。五代後晉更名大普恩寺,後來遼末毀于戰亂,好在有一僧人圓滿大師重修寺廟。”看胤祥思忖着跟得上自己,才又接着解釋道:“朱弁,應該是朱熹的叔祖父吧。記得宋史中有他的傳,趙構懸榜聘使節赴金探聽宋徽宗二帝下落,這朱弁自薦赴金國西京即今日之大同。”胤祥倒是為這故事好奇了,接問道:“朱弁在此立碑,看來沒那麼順利回去了?”胤禛點頭:“是,被扣西京十七年,據說十四年都住在這大普恩寺,與其中大師結下深厚情誼,所以才有了這碑。”胤祥仔細看着這碑,也是才反應過來,原來這麼普通的碑還有那樣的故事,跟在胤禛身邊真不錯,多知道些故事,看風景也多了點感情,就好像能看到那老僧人當年辛苦修廟,背井離鄉的朱牟就站在此處靜靜看着的樣子。歲月何曾待人,終究隻留今日物。

出了三聖殿往裡走,路旁各有一小路各通向一座同樣古舊的普賢閣、文殊閣,按照方才的碑文所說,三聖殿是遼代原物,普賢閣、文殊閣是金代重修之閣。兩閣都立于兩株杏花樹後,雖然秋末未開花,枝丫光秃,但胤祥認得那是和養心殿前自己種的那株一般的杏花樹。就着樹枝往裡看到菩薩像,想象着,等春日杏花紛紛落下,在殿前落了一地一定很美。

看着看着,胤祥的心情愈發的好,早上怄的氣已是抛諸腦後。很快便走到這座寺的大雄寶殿,與華嚴寺類似的外觀,也是遼代舊物。走入其中,迎面又是塵封的木味,陳舊又新鮮,沉澱着清新,讓人頓感陰涼。隻見其中沒什麼再特别的,中間也是供了五方如來,周邊共立了三十四尊塑像,正如碑文所說,這些彩繪塑像都是金代留下,至今仍立已是不易。一行再繞到周圍,又見巨幅壁畫,嶄新精緻多彩得有點不像舊物,胤祥好奇,問旁邊的胤禛可知這是哪時的畫。胤禛淡淡道:“方才那朱牟碑旁不是還有一我朝的碑,先皇時立的,這殿裡西壁南壁的畫都是先皇時修的。”胤祥欣賞着點頭:“先皇倒是得空。”此話一出,又惹得胤禛同身後兩個兄弟不禁發笑。胤禛簡單道:“先皇時……”胤祥回頭又瞪了胤禛一眼,便繞進殿後的黑暗裡,繞一圈後,就快步若無其事地出了殿。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