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怡文:那時,望着竹林風光,胤禛随口道,“青青翠竹,一莖兩莖東,三莖四莖西……”
胤禛最近在路上經常賞人,一方面為了裝自己在京,一方面也為了穩住一些人見不到他的心思,另外還有意讓胤祥偶爾變得酸酸的,好吃。
不過這日胤禛送出一個不一樣的。胤禛收到一封江甯湯山的信,是當初和胤祥遊江甯時遇到的一位和尚。這老和尚住在一座荒僻的竹林小廟裡,每日誦經,與世無關。見胤禛會些佛法,便邀請去他竹屋喝了杯茶。
當時胤禛留了個問題給那和尚,老和尚坦誠,自己不會,但一定會好好想想,問施主家住何方,想出問題後便寫信回複。當時胤禛隻留了個地方當鋪的名字,那當鋪老闆是胤禛在江甯留下的眼線。如今收到信,胤禛也挺驚訝。
那時,望着竹林風光,胤禛随口說道:“青青翠竹,一莖兩莖東,三莖四莖西。郁郁黃花,一朵兩朵上,三朵四朵下。松直棘曲,剝削一些子不得。鹄白烏黑,點染一些子不得。會得底,須彌山塞卻咽喉。會不得底,香水海浸瞎眼睛。呵呵有甚麼交涉。”
旁邊的胤祥聽得恍惚,和尚也一時無話。沒想到在回信裡,老和尚居然将胤禛當時說的話幾乎原樣記了下來,當時他可是什麼都沒記。信中,老和尚簡單用幾句話回: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心不可求,法将安寄。衆生不了,猶如小兒放風筝相似。随風放去,風定卻複收來。收來放去,實同兒戲,何日是了期。”
胤禛笑了笑,遞給胤祥看個清楚,胤祥搖搖頭:“哥哥,你知道,我看不太懂的。”胤禛堅持讓胤祥看。胤祥無奈接了過來,隐隐有一點感覺,便引用胤禛在雍王府跟自己閑聊時說過的話:“腳跟下紅絲斷也未,譬如風筝線斷,紙鸢落在何處。”仿佛又抛了個問題給那和尚。胤禛笑得開懷,摸着胤祥腦袋,如獲珍寶:“我聰明的王子。”
胤祥知道,這些問題是解釋不清的,所以也不追根究底,隻覺得胤禛清楚什麼是對的,自己大概說出了點名堂就行。胤禛接着随手寫下一副對聯,“林間禅室春深雪,溪上龍堂夜半雲”,用為君難引首,朝乾夕惕、雍正宸翰圖書各一方,又對外傳了人,道是賞給湯山和尚。看來這和尚是差不多答對了。
前幾日,胤禛收到李維鈞不少折子,都放在一邊,今日才取出,簡單翻閱。其中,李維鈞啟奏,自己想跟李绂他們去天津城外校場料理漕米事,胤禛隻是回:“你不必來。已有旨。着桑成鼐來一樣。吩咐桑成鼐着實用心辦理。”胤祥便知,胤禛準備回京時去看看李維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