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仿佛想起什麼,正要擡頭問胤禛,外面又有人傳話:莊親王、果郡王與範老闆及家眷拜見王爺。他們難得來得這麼及時,胤祥立刻整理好袍子,準備迎接幾位。胤禛三兩步擋在他前面,擁着胤祥輕輕一吻,賞贊道:“忘記說了,王子今日甚是好看。”胤祥一愣,轉而笑得溫柔燦爛:“哥哥,我覺得多一歲也挺好的,又離你近了點。”
殿門打開,進來的幾人穿得都比前些日厚一些,京城驟冷,太常見了。他們都很驚訝,皇上這麼早就到了,不過轉念一想,連允祿都知道,皇上這兩日應是沒回宮,又見怪不怪了。衆人恭敬請安,然後紛紛獻上給胤祥帶來的禮物。因為是外人,禮物并未當場打開。但胤祥知道,都不能便宜了,怎麼說一樣也會抵得上自己兒子三樣,于是很是客氣地感謝了一番。
允祿閑來問起胤祥生辰的打算。胤祥被問倒了,以前生辰,其實一般就是在府中收禮物,然後跟着胤禛去玩,沒什麼特别的。今年會有什麼不一樣嗎,胤祥自己也不知道。胤禛倒是開口了:“朕欲帶怡王去寺裡祈福。”
允祿恭敬道:“那怡王可真是要洪福齊天了。”跟允禮在一起久了,允祿也知道,皇上沒說是什麼寺,就是不想讓别人知道,自己不問就對了。沒想到的是,皇上倒對範毓馪問道:“範老闆覺得如此安排可好?”
範老闆一點不覺得突然,流暢對答:“回皇上,草民以為這樣過,甚好。”見常吉笑得很開心,惹得胤祥新奇地問:“常貢生莫非就在廟裡慶過生辰?如此歡快。”常吉連連解釋:“學生沒這個福氣,一般都是家裡大人領我去祠堂上香,所以羨慕王爺。”
坐在一旁的允禮默默聽着大家閑聊,想着昨夜才收到信,今早要去太廟緻祭,思忖哪個時候出發才好,皇上都還在這。此時侍衛進來了:“皇上,大駕備好了。”胤祥有些疑惑,胤禛才告訴他:“今早要祭太廟。”胤祥眼中罵道,那你不告訴我。
又看了眼真誠笑着的允祿和允禮,發現他們都穿着吉服,就說今日怎麼都這麼隆重,還以為是為了自己。胤祥還在糾結,允禮已是帶頭向兩位跪安,退了出去。随後就見張公公、劉公公等,端着皇上和怡王的秋冬吉服來了。
重新走入太廟,誰都容易想起前些日子廉親王與工部的遭遇(),尤其是工部的人,隻覺在這初寒的日子,腿傷更是難愈。對所有人來說,那些事都隻如隔日,而對胤祥、胤禛、允祿、允禮來說,則早已恍如隔世。
允禩最近得到探子的信,皇上和怡王近來似乎不在京城,而在地方。允禩大驚,覺得真是好時機,正準備确證一番,誰知道,胤禛和胤祥還是那副從容體面的樣子,從太廟正門進來了。什麼在地方,看來就是跟胤祥在怡親王府厮混罷了,允禩失望地在心中盡情诋毀。
胤禛和胤祥則絲毫不想念廉親王,隻沉浸在對彼此的關注中。今天實在是個好日子,不能随便浪費感情精力。太廟緻祭罷,胤祥和胤禛走進太廟邊那座一度被廉王破壞了的更衣房,換回原來的漂亮常服,又前往壽皇殿行禮。
行禮罷,又頒雍正二年時憲曆,再傳谕,恭刻聖祖仁皇帝禦制曆律淵源一百卷告成。允祉叩拜聽着,心中冷哼,胤禛真會裝孝子,先帝活着裝,死了還裝。壽皇殿行禮結束,在衆人以為能回府好好休息時,皇上最後傳旨:
遣誠親王、廉親王、裕親王與三阿哥弘時往盛京(遼甯沈陽)永陵、福陵、昭陵緻祭,遣恒親王、淳親王、履郡王帶上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往遵化(河北唐山)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景陵緻祭。允祉、允禩猛地擡頭,什麼,祖陵!胤禛又在抽什麼風!胤祥也是親王,為什麼他不用去。
他們惡狠狠地看向那穿得吉利得不行的胤祥,一副過壽辰的樣子。但緩了一下,他們意識到今日确實是胤祥生辰。恒親王、淳親王、履郡王誠惶誠恐,幸好隻是分到景陵,感到僥幸逃過一劫,同情地看向旁邊的三位親王,順着他們的眼光看去,又突然明白了,還好今早把生辰禮送到怡王府了。
一切典儀結束,皇上起駕回宮。朝臣皆退,廉親王看到皇子世子中的弘時正激動地看向自己,勉強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