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微臣不如怡親王,身體有恙,還常在宮中輔佐皇上,疲倦而堅持。
來來去去,湖廣總督楊宗仁還是未能辦好地方鹽務,之前過度降價緻商人多有虧損,然後又胡亂指揮,禁止米糧外運,導緻本地糧價飛漲。胤禛這日便特谕,“似此偏執褊狹。殊屬不谙大體。其速行改圖。務令販運流通、遠近民食有賴。”胤禛私下在民間也走了不少地方,遠比一般王公大臣要關心地方鹽糧之事。
年羹堯在西北,又發來不少領兵計劃,請皇上準許。胤禛也沒回,就劃過去了,大概是默認,讓胤祥越發摸不到頭腦,為什麼這些看似更重要的折子,胤禛反而都不太在乎呢。後來發現一些侍衛每日進宮奏聞地方情況,胤祥才明白了,不關心折子,隻不過因為早早就派人盯着了。
胤禛從不想比任何人晚知道一些事。例如這日,侍衛就還彙報了允禟、允禵等人在地方的行為,胤禛淡淡打斷道:“什麼九貝子、十四王,朕何時封的?好不體面。”胤祥在心裡偷笑,胤禛不是偶爾也在密折裡叫允禟九貝子麼,聽别人說倒是不願意了。侍衛當即改了口,報完就退下了。
“哥哥,叫個數有什麼,你不是也那樣說?”胤祥問道。“侍衛都這樣稱呼,定是地方上下都如此,太給他們長臉了,難道要喚我四皇帝?沒有封号的,用數來說,便是将你我也算進去了。”
胤祥明白胤禛對這些兄弟的傲慢與嫌棄,也就更能理解這小氣之處,一邊說了自己的發現:“一些閑散宗室似乎也會被稱‘王’,像‘貝勒王’、‘貝子王’、‘公王’……每次聽到是不太舒服,畢竟我是王,怎麼他們也是。”
胤禛很肯定:“是,有些人愛極虛張聲勢,有時還要說别人喚錯他了,實際得意得很。我倒偏要分清楚,叫他們打回原形才是。”胤祥看着胤禛一副又戰鬥起來的樣子,撲哧一笑,“其實也不用那麼認真。”胤禛堅定道:“不行,虛假的都不該裝成真的。”胤禛确實堅定不移地讨厭着各種僞飾,真是沒愧對他的名字。
于是這日,皇上傳谕八旗,“親王郡王等俱有封号。所以賜與封号者。蓋為稱呼設也。如無封号之王貝勒。即應直呼其名耳。至九貝子、十四王之稱。國家并無此例。若再如前稱呼。斷然不可。”
要求八旗與各衙門督撫好好糾錯,奏章中也不準再寫,又補充了胤祥提醒的一些更滑稽的稱呼:“再小人等并将閑散宗室亦稱為王。又有貝勒王、貝子王、公王之稱。嗣後若有如此稱呼者。決不寬恕。”
待胤禛傳完,胤祥隻覺,十方世界,是又更清淨了。雖然掃不完,但能被胤禛破一些,也總會少點。世間聰明人還是少。幸好胤禛聰明又有權力,幹脆強行不讓他們蠢笨到惹他生氣。一個稱呼,都透露本質裡的真假善惡。
剛傳完,外面就有人傳話,誠親王、廉親王和裕親王進宮複命來了。胤禛一臉不快,昨日都見過了,還得應付一場,好沒意思。胤祥幸災樂禍又鼓勵地看了胤禛一眼,掐了下他的手心,胤禛便勉強傳了幾人進來。
誠親王這一路和廉親王等人處得很煎熬,允禩都夠倒黴了,還非裝出一副體面的親王樣子,在他人面前動不動就要暗示些什麼,讓允祉很看不上,總在想胤禛還留着這樣的人幹什麼,實在優柔寡斷。
允禩他們也看自诩年長、永遠一臉黑的誠親王不順眼,全程很少跟他直接交流,有時自己商量好就出發了,看允祉那隻能跟上的樣子也在心裡偷樂。當他們一起來複命時,心中早已忘卻被派出去的憤怒,而是更厭惡旁邊虛僞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