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胤禛,小心我叫了。胤禛:你叫吧。
李維鈞之前上折請奏将地畝攤入丁銀,因九卿議奏出一個“有無地窮民賠糧“的話,讓胤禛很是無語,便未同意。這些日子,胤禛也是反複思索此事,結合九卿上的一些密折,在上谕中細細分析了許多,提出可行之法:為減輕無地窮民和有地無租者之負,應将地畝分類,按上中等攤入丁銀,下等地及有地無租者則免攤,确保糧歸有田之人。
胤禛傳谕李維鈞此事,“業谕照爾所請施行。今九卿内有數人密奏一折,辨明此語,看來似覺有理,爾可再為詳悉規畫。務與國課無損。窮黎有益。”寫到此,胤禛想到李維鈞性格多少固執,便又提醒:“慎毋固執巳見。不妨密以奏聞。另為商酌。”言語間,是謹慎與信任,對于小有才能的官員來說,是件幸事。
有順心的,自然也有教不會的。因為擔憂北方缺米,胤禛之前曾派人去南方買米,這些人實在有可笑的,監察禦史于廣就是一個,“……湖北地方經臣采買三萬石之後。米價漸貴……”胤禛也是又起了肝火,批評道,“朕原谕爾等量地方情形為之。米價既昂。為何強買。大失朕之初志也。”又煩感又無奈,字間盡是苛責,胤祥在旁邊默默取過,重抄潤色得溫和了點。
這兩日胤禛的事多了些,或說胤禛不知道在按什麼習慣,總會找出點正事來辦,除了看各地官員所上的折子,一會兒滿意一會兒煩心,朝中諸事他也一直關注着。他注意到先帝在翰林院留了太多人,便準備多方錄用,以免浪費人才。
胤禛略忙起來,胤祥也才得空去忙些有的沒的。看到允禩等王大臣又上奏了,說是旗丁挂欠米石,應令總漕議定分批運輸年限,要求弁丁前往南方追回欠款。胤祥覺得沒什麼可說的,隻隐約記得胤禛好像沒打算全都追回,這事都由張大有負責來着。胤祥也便先簽上自己的名,阖上默默放到旁邊。
胤禛仿佛在看折子,但時時注意着胤祥舉動,看過了手上一折,就拿起了胤祥的。看着胤祥簽在最前面的名字,胤禛覺得可愛極了,溫順的不像個親王。然後胤禛才在折末批改:“康熙五十九至六十一年挂欠者。如仍不肯竭力交清。将新舊一并嚴追。将此谕旨并所議之處。作速行文總漕張大有。“
胤禛寫完,很是滿意的樣子。胤祥擡頭疑惑:“哥哥,沒問題吧。”胤祥見胤禛補寫了好一些,還有點心虛地用餘光注意了一會兒。胤禛溫和道:“當然好。胤祥總是對的。”
胤祥無來由想起了什麼:“最近西北戰事如何?”胤祥感覺有一段日子沒見到年将軍那還不錯的字。實際上隻是胤祥沒看到,不代表真的沒有。胤禛倒默認了,直接告訴他:“策妄阿拉布坦派了使節來,還沒到。”仿佛是被提醒了,胤禛與胤祥商量到:“傳谕怡親王允祥,策妄阿喇布坦之來使将至。朕亦欲遣使臣、與伊來使同往。将理藩院郎中衆佛保、授為内閣學士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