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出現在布利的磨練幻境裡,成為磨練的一部分,是洛恩在布利心中重要性的有力證明。洛恩知道,這和他送别布利有一定關系,可是,他還是由衷地感到開心。長久以來,鸢尾先生一直是洛恩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反之亦然。如果用數學的方式來計算比例,兩人心中對方占比的數據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洛恩自知生活單調,比不上館貓豐富的閱曆和衆所周知的人緣人脈。不過,就像布利對他說的,擁有永恒生命的人也能有很在乎的人,洛恩不僅成為了這樣一個人,還有可能更進一步,這是他搬來伊利斯的時候無法想象的。
再說,洛恩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比先前要精彩多了。他不再是那個一心想着回到伊利斯的倔強小孩,發展了更多興趣愛好,變得更獨立,這座圖書館、這座城是他的寶庫,他可以無窮無盡地探索下去,發掘興趣、熱情和快樂,并和他人一起用學識和能力保護這座城市。
他的視野看似在變得狹隘,從國際化現代化巨獸萊拉尼縮水成了小巧古典的伊利斯,實際上,對洛恩來講,他的世界在變得更加廣闊。館貓是他世界中堅實的一角,卻不再是唯一的支柱。就像布利說的那樣,他們終究會成為同類,洛恩隻是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第一篇遊記在這裡告一段落。棉花糖在次日更新了第二篇,果然是個懂得吊人胃口的博主。
開頭他就澄清,偶遇母子的事情是他在旅行中做的一場夢,兩人是真實存在的,但那個情景是很多年前的事,看得讀者們大為震驚。不過,棉花糖的遊記那麼意識流,沒有明确說明不是夢,或一切情節都是真實的,讀者們從一開始就沒當純粹的紀實文學看,如今也不會受到什麼打擊,反而稱贊棉花糖對情感的描寫很細膩,不覺得他有意欺騙。棉花糖畢竟是個在科普伊利斯方面很有名的博主,人也善良溫和,吸引的都是和他性格類似的讀者,包容度很高。
接下來的内容更腳踏實地了一些,卻讓洛恩更加驚奇。
棉花糖和友人在一個傍晚去參觀不知名大城市裡最高的建築,一座未來感十足的超級大樓,要是在陽光燦爛的白天,大樓表面的大塊玻璃大概會像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造成可怕的光污染。天黑之後,大樓内部的辦公間大多熄了燈,它像個沉默的巨人,矗立在一衆相對低矮的建築之間,也為遊客們提供了俯瞰城市夜景的完美機會。棉花糖和友人在被大樓的宏偉氣勢震撼、在高處認真賞景之餘,也觀看了一些有關現代科技的展覽。
讀者們又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起來,洛恩懷疑,館貓是在利用讀者們的熱烈讨論來确認磨練幻境中種種事物的原型。對于從不遠行的暴風雪來講是個有趣的主意。
再然後,棉花糖和友人拜訪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教堂,還參加了一些頗具創新意識的體驗活動,比如攀上特殊的梯子、近距離觀賞高處的雕塑和壁畫,以及進入一些原先不對外開放的區域遊覽,了解神職人員的日常生活,探索教堂或是光明或是黑暗的往事。
棉花糖的環境描寫時而敞亮時而壓抑,時常會聚焦在相對隐秘的位置,有種懸疑片的感覺,引得讀者們大呼想去,甚至有人懷疑,這不是一座真正的教堂,而是僞裝成教堂的密室逃脫體驗,或是某座教堂被改造成了博物館,總之就是很不同尋常。
洛恩知道館貓對宗教場所沒什麼興趣。他會做出這樣的觀察,多半是因為任務要求,比如在教堂裡解謎,尋找物件,和敵人對戰之類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挑戰,還是在這樣華麗的場景中,仔細一想還挺刺激的。
遊記的這一部分到此結束,再然後,棉花糖和友人從熱愛藝術的文化人遊客,忽然搖身一變成了購物達人,前去城市周邊挑戰一座占地面積大到難以想象的超級購物中心。讀者們開玩笑,說長期默默奉獻的棉花糖終于接了商品推廣,可以賺到錢了,并做出虛假承諾,棉花糖若是有推薦,他們一定買。棉花糖當然沒有收錢,也沒有提到任何品牌,他和友人甚至什麼都沒買,就是去長見識的,順便做出一些你們大城市就喜歡搞這些的感慨。
洛恩覺得,即使是真正的購物中心,館貓可能也不會買很多東西,他和洛恩一樣喜歡櫥窗購物,兩人都是很節儉的性格,盡管館貓自己一點都不窮。
接下來,棉花糖和友人離開城市,開啟了一段野外露營冒險,也側面印證了兩人關系很不錯的事實。洛恩喜歡自然,卻生長于城市,本質上不是野營愛好者,隻是随便看了看這段,像是在看意識流的野外求生故事。在最後一篇遊記中,棉花糖和友人居然一起去爬雪山,這轉折就連洛恩也始料未及,傳說中的磨練幻境果然複雜多變。
一番勵志的登山故事之後,棉花糖和友人在山頂賞景,總結這一路上的艱辛與歡樂,一出終極大雜燴電影到此結束。洛恩的關注點比較神奇,他想象了一下雪山上的布利,總覺得一身白的白發青年會融入背景,狼能找到他也是很不容易,除非軍裝上的金紋能發光。
閱讀完棉花糖的系列遊記,洛恩怅然若失地舒了口氣,有種和館貓一路同行的感覺,就好像棉花糖的友人不是狼,而是他自己。倒不是要替代狼的位置,狼在遊記裡既沒有特點也沒有存在感,不知情的恐怕會以為他是棉花糖捏造出來為讀者增加代入感的人物。
好想和布利一起出去旅遊啊,洛恩心想,即便是在磨練機制中的“旅遊”。
什麼時候才可能和對方一起進入磨練幻境呢?既然布利做出了承諾,洛恩也忍不住心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