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雙姝
“如何?”一個梳着單髻、身披缁衣的女子伸着一隻手,忐忑不安地看着對面的女醫,一邊問道:“可是……腸胃出了什麼問題?”
女醫亦是素衣簡裝、眉目娟然。隻見她微蹙着眉頭,半晌道:“換一隻手。”
女子無奈,換了另一隻手,見女醫不發一言,心中未免焦躁,催促道:“可看出什麼來了?”
女醫不答,上下打量她的臉色。女子頰染紅暈,光華動人,微微撇開頭去。
半晌,女醫問道:“你癸水晚了幾日?”
女子含羞嗔道:“你問這個作甚?”
女醫不為所動,淡定說道:“望聞問切,我自然是要知道的。”
女子無奈,隻能輕聲答道:“确實晚了四五日,沒有妨礙吧?!”
女醫歎了一聲,道:“你懷了身孕。”
女子不可置信地擡頭,雙目圓睜,驚問:“真的…真的麼?”
女醫點頭,說道:“不會有錯,你的脈象滑而有力、如盤走珠,如今癸水又晚了,我記得你一向是很準的,如此,十有八九是懷上了。”
女子還在那裡發呆,女醫遲疑片刻,問道:“是什麼人的?你知道麼?”
女子低頭,臉上紅霞更豔,又擡頭看向女醫,一開口語氣頗為躊躇:“那你能……去之麼?”
女醫盯着女子,眼神變得犀利。她在姑蘇城中行醫将近十年,擅長婦科、産科和兒科,救活婦孺無數,若不是她本人攔着,蘇州父老就要給她立生祠了。
她就是姑蘇最出名的女醫——甄英蓮!
當年得南疆神醫吉惠甫傳授了一身醫術,她本人又喜歡鑽研學問,所以英蓮在醫道上一日千裡。姑蘇城裡女人小孩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到英蓮醫館去。
一般來說,女子的姓名不宜外傳,但英蓮的名字是例外。在姑蘇城中,“英蓮”二字對于飽受病痛折磨的婦孺來說,與救苦救難的“菩薩”并無差别。況她眉間一點朱砂,可不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模樣?
英蓮救過無數人。
不過有一次,她不僅沒有治病,還殺了人。
當年城中一戶殷實人家,走失了一個姑娘。後來姑娘又回來了,說是被太湖中一個神仙化了去,傳授了一些道法。世人見她展示了一番“請神上身”的神力,也就信了她口中的離奇遭遇。
不料過了半個月,這戶人家秘密請了英蓮去。英蓮一診脈,才知道她懷了身孕。姑娘跪地哭求,說她被盜寇搶了去,失了清白,請英蓮相助。
英蓮很是為難,她學的是救人的醫術,而不是殺人的本領。但姑娘哭得可憐,直言不願懷上歹徒的兒子。英蓮想起自己的遭遇,動了恻隐之心,最終用金針之術,輔以秘藥,将三個月的孩子打落下來。
英蓮是個良善的性子,事後,心中非常不安,便到姑蘇城中的潮音庵做法事,恰巧遇到了一位故人,就是今天請她來的女子——妙玉。
原來妙玉回到姑蘇後,祝正卿的老宅已歸了族裡。不過族中長老還算公道,又有他父親舊部的幫襯,她便來到潮音庵修行。族裡還給她配了兩個小丫頭,月例也是照舊,她的小日子過得安穩又閑适。
英蓮和妙玉重逢後,兩人倒經常相見。英蓮定期給妙玉診脈,妙玉則為英蓮講經解惑。今天妙玉被診出有孕後,請英蓮落胎,也是知道她有這個本事。
但英蓮做過一次這樣的事,已經生出愧疚和害怕,如何敢輕易做第二次。她厲聲逼問:“是誰的?可是那個文公子的?”
這文家乃是姑蘇望族,頗有盛望。文家老爺當年在世祖皇帝起兵時,捐助了不少糧草。不料他家太爺卻是個剛直不阿的性子,看不慣世祖皇帝的不臣之舉,命令子孫後代不準出仕。世祖皇帝知道文家後代的無奈,對他們家倒也寬厚,賞賜了田地無數,即便他們家子弟不能為官做宰,日子也過得極其逍遙。
到了這一代,文家嫡枝隻有一個兒子,喚做文養初,詩酒風流,放浪形骸,直追魏晉七子的做派。那一日,他聽說了祝家的女兒回了江南,便潛入潮音庵聽講經,對妙玉一見鐘情,于是便時時糾纏。
妙玉回絕他:“我乃出家人,請文公子自重。”
文養初毫不在意:“你可算不得出家人,你師傅沒有給你落發,隻因你塵緣未了。你看,你塵緣不是來了麼?”
妙玉發怒,将他趕了出去。
文養初當然也不會用強,他到潮音庵隔壁的玄妙觀修道去了,說什麼“妙玉姑娘若能修成正果,那我也能得道成仙。”
姑蘇城裡的好事者,就想看這二位的熱鬧,不料這一場糾纏竟然持續了十年。
妙玉見英蓮逼問,吞吞吐吐道:“上元佳節那一日,他翻牆進來,我與他對飲了幾杯,誰知……竟然……”
英蓮怒道:“可是他強迫于你的?”眉間朱砂愈發紅了,不像菩薩低眉,倒有了金剛怒目之姿。
妙玉連忙為那人辯解:“也……也不是……”
英蓮略略平複心緒,問道:“那你為何不願留下這個孩子?”
妙玉歎道:“我倒有些習慣了如今的日子,每日讀經講經,閑來侍弄花草、烹茶寫詩,要去過俗家的日子,又覺不耐。當年師傅不願為我落發,乃是因為太宗皇帝有令,女子未滿四十者,不得出家。如今我三十有四,再過幾年,便可拿到度牒了……”
咦?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英蓮細細考慮了一番,也就理解了妙玉的說辭。英蓮自己成婚、嫁給表哥,是為了報答舅家對母親的幫扶之恩。即便親上加親,公婆和藹,丈夫貼心,也有不少瑣事。她又要行醫救人,忙得一點空閑也沒有。
與京中林黛玉通信,她也說婚後的日子不如閨中那麼随性,操持家務、教養子女、人情往來,費心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