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 If線(六)黛玉vs燕臨(第一世)
面對燕臨的逼問,黛玉有一瞬間的驚慌,但她很快就鎮靜下來。燕臨離她很近,她的所有表情,他都一覽無餘。并且這位聖上也不是好糊弄的人。
黛玉字斟句酌地答道:“謝少師大仇得報,雖是好事,但多年夙願,一朝實現,此後便覺人生了無生趣,失了寄托……”
這話,燕臨也聽過,并不能讓他滿意。失了寄托?他何嘗不是謝危僅剩的親人??他們并肩作戰,與親兄弟也沒什麼差别,為什麼要抛下他而去???
黛玉雖然不敢擡頭看燕臨的表情,但不知怎的,她竟能猜到燕臨的心思,因而,她繼續說道:“我觀謝少師的随筆,他頗有厭世之心,若無複仇的念頭撐着,若沒有聖上的支持,他極有可能早就去了,未必會苦熬到最後幾年。”
燕臨聽得一愣。
這話有些道理,當時他們打進皇宮,衆人興奮不已,謝危卻依然面無表情。或許,他早已對這個世界厭倦了。
“謝少師與聖上之間……燕家軍要做什麼取舍,聖上知道,謝少師何嘗不知道,” 黛玉緩緩說道:“說來,聖上才是少師信賴之人,他知道您能穩住局面,不費他的苦心……”
黛玉的聲音如冬日暖陽下的微風,有着清冷的質感,卻又能奇迹般地安撫人心。燕臨不知不覺放下心防,靜靜聽她說話。
“至于世人麼……”黛玉頓了頓,繼續道:“少師幼時有過這樣的曲折經曆,難免偏激,對他人無法信任。可是,百姓亦有百姓之苦,戰亂之年,兵禍連綿,新朝初建,賦稅徭役,饑荒之年,易子相食,豐收之年,谷賤傷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以,大多百姓,隻關心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隻想着來年的收成而不計長遠,其實也是人之常情……”
黛玉當時讀到那句“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心中大為震撼,她能體會到這短短八字中蘊含的激憤、不滿和失望。
就如同現在,她能感受到,燕臨隐隐也有憤世嫉俗的傾向。
謝少師便罷了,燕臨可是皇帝。一個皇帝若存厭世之心,若視萬物為刍狗,這個天下會是什麼樣子?百姓又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黛玉心中害怕,但還是勉力勸說:“倉廪足而知榮辱,若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人人都能讀聖人之言,相信違法亂紀、見利忘義的惡行會少很多。謝少師并不是憎惡世人,隻是将教化百姓的重擔留給了聖上。”
燕臨聽罷,笑了起來。這個林氏聰慧敏銳,竟能洞悉他的内心。他看向一直低着頭的黛玉,她這麼單薄,這麼柔弱,卻自有風骨,雖然心存畏懼,也要勸誡他。
瞄了一眼黛玉微微顫抖的肩頭,燕臨終于後退,不想給她造成壓迫感,心中也有些後悔,不該逼她。
說到底,林氏也隻是父母雙亡的可憐女子,如今又被他困在宮廷,連唯一的親人也不得見。近期大病初愈,可别再讓他吓出個好歹來。
燕臨擡手,正想拍拍她的肩,忽聽到陳自珍來報:“聖上,勇毅侯求見。”
見黛玉微微松了一口氣的樣子,燕臨又忍不住起了促狹的心思,他故意惡聲惡氣道:“就知道打擾朕!”然後故意湊近黛玉,輕聲道:“我還是喜歡林姑娘陪我說話!”
黛玉果然一驚,急急擡頭看向燕臨,脫口而出:“想來勇毅侯有要事相商……”
終于看到美人的臉,一雙似笑非笑含情目流露出驚慌和祈求,燕臨咳了一下,明知道不應該逗她,卻又忍不住。
他擡手握拳,掩住笑意,鄭重道:“朕去去就來,你記得等我一起吃飯。”
哎,和皇帝吃飯可不是什麼好差使,黛玉的小臉垮了下來。
哼,不愛和我一起吃飯,我偏要和你一起吃!燕臨重重哼了一聲,推門出去了。
燕航來找燕臨,果然是有要事。“臣弟得報,大臣們打算開年後一起上折子,”燕航這裡通風報信:“打算逼聖上立後呢!”
開年之後,燕臨二十六歲了,這事不能再拖了。臣子們都被沒有皇帝、天下大亂的局面搞怕了。這次連燕家軍的那些武将們,也被文臣拉攏了,打算一起逼燕臨就範。
燕臨火起:“不知所謂!朕立不立後,與他們何幹?!”又看向猶猶豫豫、似有話說的燕航,哂道:“你不會像他們一樣,也想和朕對着幹吧?”
燕航深吸一口氣,道:“臣……這會兒,就這一會兒,聖上能把臣當做弟弟,聽我這個做弟弟的說幾句麼?”
燕臨看了他片刻,道:“你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