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間緊迫,後續兩天他娘再叫他出去陪林淮,他就以要回學院了,要抓抓功課為由拒絕了。
長得好看也不能當飯吃,但丢臉會讓人吃不下飯。
反正他拒絕了這門親事,估計還有下一門,幹脆直接交給爹娘得了。
林淮也真個是實誠人,若是以後他真遇到了喜歡的女子,再同他和離吧。
接下去兩天他不停地背書,卡在他回縣學的頭天晚上拿到了他的真題集。
第二天一早,天還是蒙蒙亮,他就自己爬起來重新回縣學了。
縣學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通常情況下是不允許學生每日回家的,不過請假沒有那麼嚴格,若是身體不适還是很好離開的。
縣學每月放假兩日,每14天放假一日,這都是固定好的。
由于他已經快月中了,所以過兩日他又該放假了,原本他娘商量着幹脆多給他請兩日假好好休息,被他回絕了。
來到縣學,這裡的環境還是很不錯的,内裡甚至有一個小竹林,綠化做的相當好,所以雖然入夏了,溫度卻十分涼爽,比他以前讀高中的時候還舒服。
雖說他爹并沒有讓山長對他好點兒,但看在他爹面子上,給他安排的還是兩人間。
他的室友叫向揚,是個貧民學子,交上束脩已是十分費勁,不過成績優秀,所以其餘費用縣學都給他免了,但他還是鮮少說話。
印象裡,他們同住一年多,也沒多少交流,再加上原主時不時冒出的小優越感,向揚就更不同他交流了。
所以他這次回來,對方點頭問好後,就默默做自己的事了。
上午他也算是體驗了一把古代的教學,教谕也就是老師基本上就是坐在台子上把句子翻譯一遍,然後帶着他們齊聲朗讀,說話還慢悠悠像樹懶一樣,能急死人。
這樣效率實在太低,于是他下午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了,反正他的真題集也是做成了書本的模樣,老師既不下來走動也不抽人回答問題。
要是以前遇到這種老師,下面估計都玩兒瘋了,不過縣學裡的學子還是都很老實的,甭管學沒學到東西,反正是一直在學。
估計不老實的也就他一個。
能在市面上買到的曆年答卷隻收錄了近八次院試的前三名,不過對他來說已經夠用了,三年才考一次,追溯太久官員都換代了也就沒有參考價值了。
隻是找規律也沒必要太仔細的思考其中的作答内容,所以他看的也是有些潦草。
就這麼混了兩天,他就看的差不多了。
四書裡,填空題《論語》考察11題,《孟子》31題,《大學》23題……理解類題目《論語》33題……
所有都列出來後,重點就一目了然了,填空類多考察《孟子》,而理解類則偏愛《論語》,其中對《孝經》的考核次數是最少的。
詩賦主題則是多和民間雜事相關,市集、耕作甚至守孝,也可以看出朝廷對百姓生活的重視。
而一策一論,策更多考察當年朝廷遇上問題,比如災害、官員治理、律法等。
如果三年内沒有什麼大事的話,則會考察曆任皇帝治下,遇到過的問題,第二種的話就比較簡單,因為已經有了曆史作為參考。
論則多考察正面人物以及事迹,俗稱吹彩虹屁。
八次考試裡七次都是如此,僅五年前那次院試考察了一位評價好壞參半的曆史人物,不過考生大多都依舊按照正面人物的方式去答的。
隻有當年的案首,這一次是按史實作答,正反面都做答,考官判卷還是很看重事實的,并沒有因為是先輩,就覺得考生不能進行批評。
明确好複習重點後,他按照優先級将書本按照順序疊放好,甚至于考核次數十分少的那幾項他直接擱一邊不管了。
時間有限,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即便是生員最後一名那也是秀才,所以他隻需要确保自己會做的題目能夠全部完成就好,其餘的就交給原主留下的那些記憶了。
然後,他就開始了背書大業。
默讀實在太容易犯困了,鼻子被撞的酸痛感憋的他眼框都泛紅了之後,孟子筝毅然抱着他的原文和注解跑去了那片小竹林。
縣學居然還在此處安放了些石凳,估計來這兒背書的應該不止他。
不過他不太坐得住,凳子實在太硬了,坐久了屁股疼,于是他坐一會兒就站起來溜達溜達。
孟子筝跟念經似的背着書,念着念着就下意識往後一靠,身後傳來沙沙聲。
他正靠在竹子上。
擔心自己摔了,所以察覺到不太穩之後,孟子筝就下意識重新站直,正打算回到石墩子上時遽然停下即将邁出去的腳步。
竹子?
孟子筝轉過身死死盯着眼前的一片竹林。
對啊,古人用竹子做碗做杯,那它為什麼不能拿來當管子,雖然耐磨耐腐性肯定跟塑料沒法比,但隻要能應付一兩年也足夠了。
而且竹子生長極快,小時候跟奶奶去摘竹筍,這次沒撿完的話,下次再來就能長成一人高了,竹子高的能長到40米,尋常的毛竹,一般也在20米以上。
他主要學的還是建築和水利工程,對滴水灌溉的了解并不深,隻是以前學的雜的時候,有門課大概講了講,讓他複刻出現代系統肯定不行,但反正知道大概原理夠用就行。
還不太清楚這邊的農田都長什麼樣,還是實地看過才行。
孟子筝看看手上剛開始背沒多久的書,歎歎氣,真是有的忙了,還是要跟縣令爹商量商量。
考上秀才雖說重要,但是若真像舅舅預想的那樣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疫情時候華國去世幾萬人就很難接受了,落後的古代要是難民大規模出現,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
這個東西必須提前準備,不在大旱來之前用上就沒什麼意義了。
大不了,他之後就拿出趕ddl的态度拼一把。
哎,被ddl統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