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次戰役裡,取得了不錯戰績的有功之臣,霍去病與關月堯的位置被毫無争議地排在了衛青的身後。
至于李廣等三人,則因督戰不力,被随田晃一同前來宣旨的廷尉府官員先行押解回了長安。
兩名少年就這樣騎着馬,随着大軍一起排列而成的整齊陣型一起,走出了臨時搭建的軍營。
跟随在他們身後的,絕大部分都是衛青所親自統轄的北軍精銳。
一來,這支衛青的親兵是這次戰役之中唯一取得了勝利的得勝之師,他們是最有資格受到大漢百姓夾道歡迎的一支軍隊;
二來,相比起剩餘三部士兵們的萎靡不振。這些人此時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的意氣風發。
很快,這支即将參與閱兵的軍隊便集結完畢,吉時已到,即将啟程踏上返家之路。
至于其他的士兵,則經由另一條路,先行返回長安城外的北軍軍營之中自行修整。
關月堯與霍去病騎在馬上,一路行來,果然如田晃所言,左近百姓無不夾道圍觀,箪食壺漿,以迎王師,場面十分地熱鬧。
關月堯湊過頭,同好友打趣道:“可惜陳直這小子傷了腿,參加不了閱兵,否則見到今日這樣的大陣仗,肯定高興得很。”
霍去病聽了,腦海中不由也浮現出陳直若是在現場,不知該如何得意地模樣,也笑了起來。
隻可惜,陳直的傷腿還未痊愈,如今仍隻能躺在床上修養。昨日便被堂邑侯府家的下人們接了回去。
也不知今日宣讀的聖旨内容,對于他的褒獎,他可曾知道了。
不過這般熱鬧的場面,很快就讓兩人都将倒黴的朋友抛諸了腦後。
漢朝時的男女大防還遠不如後世那般嚴重,道路的兩邊有不少今日來瞧熱鬧的少女與年輕婦人。
而此時漢軍之中,這些軍容整肅身姿挺拔的少年兒郎,自然也成了她們目光追逐的焦點。
關月堯此時策着馬,跟在隊伍的最左側。十四五歲的俊秀二郎,騎着一匹神駿白馬,又穿着一身的戎裝,一副英姿勃發的模樣。
這樣的關月堯自然也吸引了許多少女們的目光,興高采烈地議論聲陸陸續續傳進了她的耳中。
衆人的擁戴和追捧讓她忍不住飄飄然了起來,即便再如何輕輕咬住嘴巴的内壁,也不能徹底掩去因為得意而上翹的嘴角。
為了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她不由得越發挺直了脊背,作出一副目不斜視,不為衆人贊賞所動的模樣,耍起了帥來。
霍去病對于好友在不知不覺間背負起了偶像包袱這件事毫無所覺,因為對于旁人這樣的誇贊他并不為所動。
比起在這裡接受尋常百姓的觀瞻和禮遇,他更希望能快些入宮,觐見天子。
好将自己這些時日以來的所見所聞與所悟,都一一告知那個在他心中視作父親與師長的男人。
此時見好友似乎也是一副冷靜自持地模樣,霍去病心中略感欣喜。
“想來阿堯與我一樣,并不是一個會為了些許勝利而沖昏頭腦的人。”霍去病有些欣慰地想着,也收回了心神,與好友一樣目不斜視地繼續向着長安的方向行去。
*
從左馮翊往長安的馳道上,飛馳着的使者一個接着一個,隻為了能夠令端坐在未央宮中的天子實時掌握到大軍的動向。
而此時,宣室殿中,劉徹已經隐隐等的有些不耐煩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從衛青的口中親口聽到他是如何深入龍城,殺了匈奴左賢王一個措手不及的。
他也想聽聽霍去病與關月堯又是如何分說,居庸關城下,匈奴人是怎樣被兩路漢軍夾擊,铩羽而歸的。
兩封寫在竹簡上的捷報,在等待大軍歸來的這些時日裡,已經被他看了無數遍。可每次看,那種無與倫比地喜悅和一點點不真實感還是令他欣喜若狂。
他做到了,他做到了高皇帝、祖父、父親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這一戰,不僅僅隻是對他長期以來始終堅持的,要出兵與匈奴正面對抗的觀點的肯定。同時也印證了他在看人與用人的眼光上,同樣出類拔萃。
此時在劉徹的眼中,衛青與霍去病,早已不僅僅隻是後宮寵妃裡愛屋及烏的外戚。他們還是大漢地未來,是他劉徹手中緊握的兩柄不世出的寶鋒。
而劍鋒所指,正是匈奴!
想到這,就連劉徹自己也覺得世事奇妙。自己與衛子夫的相遇,既是蓄謀已久,也是一場巧合。
那個一開始不過是用來消遣的柔順女人,卻為自己帶來了這樣兩個,此時大漢所最缺乏的人才。
而若不是當時館陶大長公主的咄咄逼人,讓自己覺得被傷及了顔面而報複性的重用衛青,隻怕連自己也要錯失了一個打戰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