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打谷機在工坊就是安裝好的,到了小葛村後,組織衆人把田裡的稻谷都收上來,一把一把地堆在一起。
小豆子起手搖動打谷機,商青歌拿着稻谷靠近打谷機,很快谷子就被打谷機絞落。
葛老頭這塊田地不小,以往打這個田的谷子需要近一天的時間,割谷子還好,主要費時間的地方就是把谷子從稻草上打下來,很多時候,村民為了不浪費谷子,會把不能拍落的谷子用手一縷一縷地捋下來,收割幾天的稻谷,村民的手簡直不成樣子。
這個打谷機一用上,連割谷子的時間加上,也不過一個時辰就能把這田收完,喜得葛老頭直歎寶物現世,又歎郡守府的大人夫人們福德驚人,才能讓他們這些農人有福享。
沐陽王看到這東西如此有用,也上手試了試。
沐陽府的規定,王府中人每年都要親自下田農耕,避免王室被下官欺騙,不懂民生疾苦。
沐陽王是知道農人打稻時的辛苦的,小時他也捋過稻谷,雖然商青歌這個打谷機打出來的谷子裡面會有很多稻葉,也有一些稻谷被打谷機攔腰繳斷,但比起之前省力省時不少。
“葛老丈,你看本府新得的這打谷機可還能用?能不能給咱們農戶省些力氣?”
沐陽王笑着問正在搖動打谷機的葛老頭。
葛老頭歡快得很,都快把那打谷機搖出火星來了,一聽沐陽王的話,樂得牙不見眼,“郡守大人,您這打谷機就好比天上神器,有了它,我葛老頭還能再活十年。咱們村的孤寡婦幼也不用擔心收不了谷了。”
葛老頭是真激動,旁邊的村民也想上來試試手,看看這打谷機是不是真這麼省力,可葛老頭不願意放手,這麼多年了,他還沒有這麼輕松地收過谷子。
不過沐陽王不願意放棄這個向百姓展示恩德的好機會,便以向葛老頭請教如何種出好糧的由頭把葛老頭請走了。
沐陽王一走,大長公主和長公主也上手試了試這打谷機,又與小葛村的村民說了會話,才回了郡城。
葛老頭就那一塊田可以收割,商青歌等人在收割完成後也回了郡城等待恩賞。
沐陽王對待平民和官員完全是兩種态度,商青歌又立了功,沐陽王沒有直接賞商青歌東西,而是問商青歌想要什麼。
商青歌籌備數日終于等來沐陽王這句話,她當即跪地求道:“民女孤身一人,從前為嫁人苦,為持家苦,為立身苦,民女所求不為金銀,隻求王爺幾個字,能讓民女挂在門頭,不被人所欺。”
沐陽王聽到商青歌不要金銀的話甚是開心,從書童手中接過紙筆大筆一揮,紙上浮現薯中女博士五字,最後還蓋上了王府用印。
商青歌帶着沐陽王的字,還有此字刻出的牌坊,以及王爺贈送的三台打谷機歡歡喜喜地踏上回虹縣的路。
當商青歌把沐陽王的賞賜帶回吳家時,商姑姑和姑父都覺得商青歌傻,要這個破牌坊哪有金銀劃算。
但商青歌在郡城的半個月對王爺的性情也有所了解。
别看沐陽王管理着整個薯郡,看起來家大業大,稅收不少,實際上沐家為了保證權利的延續,把邊境好幾個縣全部編為軍戶,甚至那幾個縣不論男女老少都是軍籍,這些軍戶除了本地出産一些糧食自用外,大頭是沐王府每年領用的補貼。
每年這筆費用都愁破王府戶部官員的頭皮,導緻每任沐陽王都十分小氣。
像什麼千金萬金的賞賜沐陽王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若是這樣商青歌還不如要一個保證,既不會惹怒沐陽王,回虹縣後也能拿出倚仗。
不過商青歌也并非一分銀子沒拿到,因為大長公主得知此事後,自掏腰包派人送來了三百兩銀子作為商青歌回村的路資,也算為沐陽王的摳門遮了遮臉。
商青歌一看銀子數目,便知道大長公主為了沐陽王和維持整個沐陽府用銀也是花費頗多。
吳家幫商青歌見到公主,商青歌便把公主送的一百兩贈給了吳家,吳家起先不收,後來見商青歌實在誠懇,便收下五十兩,囑咐商青歌以後多多來信,這本是商青歌硬要送錢的原因,自然樂得同意。
因為商三叔與商宣一路辛苦護送商青歌,她便一人贈了五十兩銀子,還把其中一個打谷機贈給了商三叔,因商宣沒有田地用不上打谷機,商青歌便承諾回縣城以後,請商宣當她家的管事。
至于剩下的打谷機商青歌也想好了,打谷機她自己留一架,剩下的一架送給村裡的堂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