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成年發迹後才請人傳授詩文,看了,也覺得不通。
朱元璋:“怎麼樣?能不能流傳後世?”
朱棣和他嶽父交換一個眼神,異口同聲:“能。”
徐達見東宮排輩詩裡有個“允”字,不免起了心事。
皇子皇孫,便是将來的皇帝。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諱。
但将來承接皇位的嫡長孫取名“雄煐”,不參與排輩,那似乎“允”字又不必避。
躊躇間,蓦然想起劉基之事,便不再猶豫,沖皇帝行禮道:“臣家犬子,不敢與皇孫排輩撞字,臣當盡快為諸子改名。”
朱元璋倒沒有推辭,笑道:“你的兒,就是我的兒。不如我親自賜名吧。”
揮毫潑墨,賜了四個大吉大利的名字:輝祖、添福、增壽、膺緒。
徐達看完内心是一萬個嫌棄拒絕。
“天德,你看看我給咱兒子取的名,咋樣?”
“好啊,好極了。臣謝主隆恩。”
“不錯吧。要不我再賜你家幾首排輩詩?”
“不了不了——啊不是,臣的意思是,皇上連作四首詩,作詩傷神,臣不敢輕易勞動大駕。”
拉完家常,便談國事。朱元璋與徐達談起此次乃兒不花歸降。
徐達與乃兒不花打過交道,深知此人狡猾,且反複無常。他私心覺得其中有詐,但看皇帝似乎頗以為自己是天下歸心,因此不便直說,盡量婉轉勸谏。
朱棣的看法與徐達不謀而合,他聚精會神聽着,試探地附和幾句。
翁婿兩人在将話說破的邊緣聯手試探。
“有這等眼光見識麼,才勉強配得上我儀華。”徐達别别扭扭地覺得這女婿不錯。
徐達為了皇帝能接受自己的意見,被迫說話前鋪後墊,一句話能說清的事,曲折迂回地說成七八句,說得口幹舌燥,又不敢清喉嚨,以免禦前失儀。
朱棣見了,便給祿存使眼色。祿存将主子心思揣摩得透透的,收到暗示,自然殷勤奉茶。
朱元璋是何等眼力毒辣之人?他在旁洞若觀火,見四崽小心翼翼伺候嶽父,心裡這個氣啊,重重地咳嗽一聲。
朱棣連忙親自端茶倒水:“父皇請用茶。父皇多保重龍體。”
朱元璋滿意。
還忍不住向老徐炫耀:“我這個四崽啊,就是孝順。貼心!你家輝祖還小,你體會不到,這兒子體貼起來啊,不比女兒差!”我有好崽,你崽不如我崽。
老徐笑眯眯:“百善孝為先。能有燕王殿下為婿,是臣之幸。”您的好四崽,臣笑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