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宗鎮守南域一方,腳下一陽城自是繁華煌盛,傳說上古曾有燃着赤焰的火鳳,化為似一輪白光灼心的烈陽,墜落于此地,因而一陽城一年四季,從地底傳上的來的溫度緩緩攀升,令城池溫暖如春,又名‘鳳凰城’。
或許那鳳凰的溫度,不止暖了一陽城,也熱了人心。一陽城的百姓,也更熱情開放些,常着輕薄衣衫。街上的女子行走間裙擺因動作掀起一角,露出瑩白如玉的小腿和手臂,男子也常有赤胸者,隻罩着紗制的坎肩,朦胧中能看到微褐的、健壯挺拔的身軀。
街上一衆穿着嚴實、什麼都沒露出,從其他地方來的各宗弟子們,倒像是另類。
既來了歸元宗,怎能不去鼎鼎有名的鳳凰城。
青山派弟子們各尋了住處安頓好,結伴下山。
一陽城的樓閣也與東域不同,東域的更端正,一陽城的相比之下,就更輕巧靈動些,秀麗如花,婉約似水。
就是這裡的人如此穿着……有弟子眼觀鼻鼻觀心,就是不敢看。可街上處處是人,又能躲到哪去,倒是自己,因為來不及看路,差點摔倒。
“心正,則眼正。”林清若聲音若水,手狀似無意,輕輕搭在那名師弟身上,将他扶正。
同行的其他師兄師姐們,正忙着觀賞街景風情,街上的各處小攤、小攤上擺着的小玩意,還有各處酒樓瓦肆,眼睛都快不夠用。
林清若輕聲低語一句,也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
小弟子羞窘得臉色爆紅,而後拉直脖子,眼神也端正了些,稍稍垂着眼睫看着地面,很小聲卻正氣凜然地道,“知、知道了,師兄。”
林清若的臉上總是挂着淡淡的笑意,唇角微彎,内斂光華,有如幽谷青竹。
他像隻路過一樣,徑直路過那名小弟子身側,向前走去,走到一個小攤面前,蹲下身,撿起一隻玉匣。
那攤子簡陋,隻以一塊藍布,鋪在地面上,上面有序地擺着各種小玩意。
坐在小攤後方的,是一個圓頭圓身的胖老頭,袒胸露肚,隻披着一件藍衫外衣,微眯着眼睛,老神在在地盤膝而坐。
林清若:“老人家,敢問這玉匣如何賣?”
胖老頭搖着手裡的大蒲扇,“不賣,隻換。你若能掏得出我瞧得上眼的東西,我便将這玉匣換與你。”
修真界以物易物時常有之,有些修士并不稀罕靈石,而是需求他們需要的東西。
這沒什麼稀奇的,因而其他弟子看了一眼,又走向别處。
卻有人道,“仙長,您可不要被這糟老頭騙了,這老爺子天天來這裡擺攤,我就沒見他換出東西過。
前日裡有一名女仙長,也是瞧上了這玉匣,拿出喚魂鈴想要和他換,您可知者老爺子說了什麼?!”
是旁邊推着架子車擺攤的年輕人,說起話來甚有激情,像茶館裡說書人似的,“這老爺子竟然說,不換!
那可是喚魂鈴,我一介凡人是不知道做什麼用的,但仙長們肯定比我清楚。
那女仙長可是說了,這喚魂鈴接近是半仙器。
半仙器他都不換!我看他就是天天來這兒騙人的。您有那功夫,還不如來我這攤上看看,雖然都是些凡間的小玩意,但都是我家娘子親手做的,價錢也不貴,隻要十三枚銅闆就好。”小攤販精瘦的臉頰湊成讨喜的笑容。
喚魂鈴?那應當是西域沙土城家的人。西域沙土城外黃沙萬裡無垠,常有人迷失在沙漠中,沙土城連家人,世傳有煉制喚魂鈴之法,可喚回迷失在無邊黃沙中的魂魄。
每一枚能喚回魂魄的喚魂鈴,也的确有接近半仙器之資。
将近是半仙器的喚魂鈴都不換,那不得隻有半仙器才能換。
有林清若引着,其他弟子們也一齊圍了上去,想要看看這攤子上的東西究竟有什麼奇異之處,喚魂鈴竟然都不換。
一衆師妹師弟們,圍着攤子擠占到林清若身邊,上邊站着下邊蹲着,還有人半彎腰半蹲站着,蹲在地上的人倒是方便,那些半蹲着的,罩在蹲着的人頭頂上,還得伸手去探攤子上的東西,都在挑挑揀揀,打量端詳這攤子上的東西。
胖老爺子搖着自己的大蒲扇,倒也不攔。
“這珠子倒霎時好看。”一名女弟子舉起一顆淡粉色的琉璃珠,對着陽光照了照,竟能看出這琉璃珠,似有蝴蝶翩跹在飛。女弟子連忙搖了搖頭,想甩去幻覺,再定睛一瞧,竟不是幻覺,那琉璃珠中真有一隻蝴蝶幻影,“老伯,這幾枚彈珠,和您換這顆琉璃珠,您換不換。”
女弟子是烏隕峰的弟子,她掏出自己芥子袋中幾枚彈珠,這是她煉器時使用雷擊木剩下的邊角料磨成,打磨得十分圓潤,黑漆漆的,卻光滑反光,裡面儲存着些微靈氣,平日裡閑的沒事幹可以打彈珠玩,專用來哄他們峰中年歲還特别小的師弟師妹們。
喚魂鈴都換不到的東西,女弟子也沒想着她這幾枚彈珠能換到,隻是手裡的其他東西,也不能輕易交換出去,因而本打算的,也隻是說說罷了。
卻沒想到,胖老爺子一揮蒲扇,将那幾枚彈珠扇到了自己手裡去,掂量着,又仔細查看了一番,沉吟道,“嗯,這幾枚珠子,換你手裡這顆不行,若是想換,那顆可以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