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次日下午,倪潇儒正抽空整理那批醫學雜志,準備帶幾本去上海,沒曾想那林之韻忽然匆匆而來,因為這個時候她是從不來的。“咦,你怎麼來了?”他輕聲問道。他倆說話一般都要壓低一些聲音。
林之韻靠近了才低聲說道:“潇儒,待會兒陪我去一下雜志社好嗎?那位王編輯約我四點到他那兒面談,問我能否再作一些小調整。我從未經曆過這種事情,一個人去恐會疏漏編輯的确切意圖,到時又要節外生枝。”聲音中洋溢着那種油然的激動和興奮,也夾雜着稍許的忐忑。
倪潇儒由衷地為林之韻高興,他說:“真的?這樣就好,說明有戲。”
林之韻點頭肯定說:“潇儒,這全是你的功勞。”
倪潇儒擺手說;“小說是你寫的,這功勞可不能記在我的頭上喲!不過,到時别忘了請我吃飯。”
林之韻爽快地說:“那還用說,一定的。”
倪潇儒忽然想到了進修的事,說道:“哎呀,吃這頓飯恐怕得一年以後了!”
林之韻不解地問:“為什麼呀?”
倪潇儒告訴說:“我下個星期就要去上海進修,得一年的時間喲!”
林之韻頗有疑問的說:“咦,這事怎麼從沒聽你提起過呀!我感覺好像是一下冒出來的事情。”
“因為一直沒有确定下來,所以就沒有提起。”倪潇儒一邊說,一邊從抽屜裡拿出車票和介紹信甩在桌上,笑着說道:“你看看 ,這些總不是假的吧?”
林之韻順手拿起來,似乎漫不經心地瞟了瞟,笑着說:“我怎麼會懷疑呢!隻是感到突然罷了。”
這時,那黃萍又開始指桑罵槐了,嬉笑怒罵好生自在,那袁胖也不時在旁插科打诨幾句。兩人好像是演雙簧說相聲,不過袁胖始終是個配角,她倒并非是跟倪潇儒有什麼過不去,倪潇儒也從未招惹她什麼,各幹各的,隻是她嫉妒着他的才能,這心裡頭老是酸滋滋的。她自認和黃萍的情誼不淺,這心就自然向着她。她知道黃萍一直暗戀着他,可總是碰璧,被弄得茶飯不思,喜怒無常,再說這嘴閑着也難受,反正有黃萍在頭裡,樂得跟着起哄,既給黃萍做人情,又有笑話可看。
林之韻雖早已領受過這種惡言惡語,但平白無故的受這份氣,那心境畢竟被擾得亂亂地,那還有聊天的閑情逸緻。她趕緊說:“潇儒,我四點鐘在雜志社樓下等你。”說完便起身向外走,不過那腳步慢得就象停住一般,她一直回頭狠狠地盯着黃萍。她們仿佛是在用眼神進行一場決鬥,一個打小就桀骜不馴,自認高人一等;一個則自幼心比天高,企盼出人頭地。兩個佚女直面較勁,那眼光就像“嗖嗖”冷箭,意欲刺穿對方的自尊,誰都不肯輕易臣服。最後還是林之韻那光彩照人的儀容,充滿自信的神态和居高臨下的眼光,使她再次占據上風。黃萍的眼光終于遊離退縮了,林之韻才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态,面帶鄙夷的嘲笑,昂首跨出中醫科的門檻。黃萍被氣得臉色漲紫,一怒之下把器械盤橫掃入地,摔出震天的響聲,不光是把倪潇儒大大地吓了一跳,同時也把所有的人都大大地吓了一跳。她把怨氣一股腦兒倒向倪潇儒,說的那些話已是越來越難聽露骨,就欠指名道姓。對此,倪潇儒隻好繼續忍氣吞聲,這種象螞蟥一樣叮着你,恣意尋釁滋事的人,他連躲都來不及,哪還敢去招惹喲!幸好馬上要去進修,不然,他真不知道該怎樣呆下去。中醫科的人對此早已習以為常,沒人敢出來 “吭”一聲,都噤若寒蟬一般。從表面看,倪潇儒處處躲着,黃萍似乎處處占先,仍然談笑自若,潇灑得很,殊不知,那是因切恨而故作出來的。當她一人獨處那完全是另一副樣兒,一會兒坐着怔怔發呆,迷離恍惚,一會兒又無名發火,甚至摔打東西,就是她父母見了這個寶貝女兒,也不敢多說一句話來。自此以後,那黃萍高興便來上班說笑,不高興則病休回家。
倪潇儒慌說是買車票,其實那車票早一日就買好了,他去副院長哪兒請過假後便急匆匆地趕到約定地點。這是一家刊登純文學作品的雜志社,因善推薦文學新人而出名。王編輯審閱這篇小說後甚為滿意,認為其雖為小說,但之中的議論抒情部分卻是散文風格,意境幽美,文筆清麗,不失是篇好作品。另外,這五個字的題目也起得别緻,古話說:“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題好一半文。”題文環扣,有點睛之妙。因而當下就決意舉薦錄用。晴雨這名字似乎曾在那見過,但卻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他判定這是一位文學新人,應該是篇處女作,但隻要稍作調整,藝術效果定将更好。所以他想約作者前來一談,以便當面商榷。王編輯是位年奔六旬,儀容寬厚富态,又頗有學者派頭的先生,頭發花白略顯稀疏,架一副酒瓶底厚的眼鏡,人倒蠻熱情和氣,健談而稍顯唠叨。他見是一對俊男佚女,因而問道:“作者就是你倆,是合著的?”
倪潇儒趕緊回答說:“不是,我隻是陪着她來,作者是她。”
王編輯“哦”了一聲,轉而打量着林之韻。心想,先前就一直在猜想,會不會是個女作者?果真如此。這次推出的文學新人不但新,而且還是女的,這真是太好了!投寄到社裡的作品雖說不少,但真正能夠讓人欣賞的卻并不多,而之中的女作者那就更少了,因而社裡一直較注重發掘薦舉。他已為這個中篇寫好了一篇按語,現在看來得重新改一下才是。他說道:“晴雨就是你呀!我想了好長時間,才隐約憶起,我們還曾有過一回書信往來,但未曾料想竟是這樣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不簡單喲!怎麼,他是你男朋友?”他又指着倪潇儒随意問了一句。
王編輯這麼不經意的一問,倒讓林之韻顯得有些張惶,她隻赧然一笑,未置是否。接着她說:“雖然不是合著,但在寫作過程中,得過他的許多幫助,要是沒有他,我就改不好,當然也沒有勇氣再來投稿。”她轉而恭敬誠懇地口氣說道:“王老師,謝謝你的欣賞,這是我的頭一篇作品,還望能多多賜教。”
王編輯拍拍腦門說:“哎呀,你看我…來來…快請坐,我給你們倒水。”他把椅子挪近一些,坐下後才慢條斯理地說:“這話就太客氣了,你既然能寫出來,那自然就有這樣的功底。我呢,雖有欣賞的眼光,但卻沒有創作的能力。讀得來卻寫不來,看了以後又要忍不住妄議一番,有些亂點鴛鴦譜的意味。我先聲明一下,今天請你們來隻是想作一些探讨,不是能否發表的附加條件,完全是我的一己之見,僅供參考而已。”王編輯随手翻開小說,指着劃過圈圈杠杠之處繼續說道:“這篇作品給我的印象是行文儒雅清麗,委婉恬靜,對那些景色的描寫,情感的刻畫,真可謂佳句疊出,珠玉相連。這些句子既有詩一般的優美,又有火一樣的熱情,讓人不禁回味。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對郎才姝女,他們演繹了一曲具有現實版意義的浪漫愛情。他倆的愛情,被刻畫得特别真實感人,是那種能彼此進入對方心中,充滿對方心靈的愛情,高尚中透着平凡,平凡中顯出高尚。”王編輯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一邊拿起杯子喝茶,一邊用兩個酒瓶底掃了掃他倆。
林之韻聽了很是高興,因為這些評語是出自一位資深文學編輯口中。她急切的問道:“還有呢?王老師!”
王編輯連着喝了幾口茶以後才說道:“今天約你們來,一是說說我對這個作品的看法,或者說是認同感,其次是想對作品提個建議。你們看哦,這第五和第六兩個部分雖寫得很精彩,人物集中,筆墨濃重,但我覺得此處鋪墊稍顯冗餘,故事主線反倒被平行的支線給平均化了。因此我建議你們,可否考慮将幾條平行的支線收窄一些,再重構一些上下關聯的段落加以融合,這樣主線脈絡愈顯清晰,結構也更加連貫順暢,還望能仔細斟酌一下。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這個作品對倪潇儒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曾提筆修改過好幾遍,但還是不禁躬身湊過去,順着所指翻看,他隻稍作思考便拍着膝蓋說;“王老師,經你這麼一點撥,我才明白這個建議的妙處。”他轉身對林之韻說:“之韻,你看這裡,是得這樣改喲!這樣才綿連不辍,延續了精彩,讓人回味無窮。”
林之韻也已領會了王編輯的建議,她說:“王老師,謝謝你的指教,我定當順着這個思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