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還在日記裡寫,其實在和奶奶有關系的事情上,他本身不看重家族之類的東西,那太迂腐,但是身為一家之子他又不得不顧慮。不是她也好,誰也好,進了門就是妻,自己該好好珍視,畢竟人家把自己全盤托付了,這是多麼重大的一件事,沒有什麼是一個人出于信任而把自己全然托付給另一個人更重要的。
他還寫道:奶奶嫁進門,解了他的人生大事一樁和十幾年的孤寂,于門楣,于他個人而言已經是大的功績,而且奶奶還留下來三個孩子。女子本可以不生,這莫大的情誼他該用一生來感激,這更是值得被捧上祠堂高位的重要事件,可是奶奶自己卻怎麼都不肯認,覺得女兒生子是天經地義的。
時爺爺接後:可世上本沒有這般的天經地義,妻冒以性命之危替我延續後代,欠缺之夫隻得一生盡心窮力作陪,但卻不以聊表。可惜妻以命換來的三子如今隻得兩子仍然康健存續,大子烈殒于外抗之國戰,我愧對于妻。
但,大子亡之善勇可嘉,實乃子輩楷模,妻九泉之下望心生寬恕。兒死,是為了保國定邦,造福之後的無數位子孫,屬該記于我族譜的大善事一樁。
他看出來了,他奶奶大概是個被封建制度影響深重,同時本人還固執的認死理的人,但是卻對爺爺一心不二。爺爺呢,在信裡的口氣比起說是怕她,準确點說應該是敬她,在那個時代,爺爺能做到有這樣的思想,真的是了不起。
不過至于時家在他爸爸這一代一共有三個孩子這事他倒是不知道,那會兒看了那封信和那本日記才清楚。後來也才聽說,有一個叔叔,個子比爸爸要矮小很多,性格輕浮孟浪,還有一個年紀最大的叔叔,在他出生之前幾十年,參加護國戰争去世的,因為投身革命早,去世的時候是孤單一個,沒有家室。
關于叔叔,後來他回來的時候他知道了,爺爺當初把财産平均分給了還活着的兩個兒子,叔叔結婚以後搬出去住了,說是因為受不了爺爺闆嚴的教唆,去了哪裡當時家裡隻有爺爺知道,而爸爸作為最小的孩子就留在了本宅裡照顧爺爺,打理家事。
燦燦閉了閉眼睛,隐隐歎了一口氣,是了,自己那個家太大了,也确實需要像爸爸這樣得力可靠的親血緣留下來守護打理,不然隻怕蛀蟲吃塌了大廈,畢竟爺爺再能幹也上年紀了。
而且鑒于靠爺爺近,爸爸的性格和行事各方面又跟爺爺如出一轍的原因,受爺爺的福蔭,他們家這支的事業發展得很好,用一個古老的說法來形容,說爺爺把畢生全部的精髓都給了爸爸,将他當作傳人來培養也不錯,叔叔一家比起來幾乎是被流放了。
也難怪之前他們在外地,和本家這邊甚至是爸爸都一直不怎麼聯系,明明問起來爸爸跟他沒矛盾。直到後來他們偶爾回家來一次看望爺爺和爸爸,他才知道自己還有個叔叔,一直在國外住着,當時他都是要上初中的年紀了。
不過他那個叔叔的性格隻是不喜歡被管着,說輕浮倒真的不至于,說蠢就更不至于了,反而精明得很,一股子商人做派,爺爺便就看不上他了。
他親自接觸卻發現,那叔叔隻是相較于端莊沉穩的古典家子而言不是那麼一個類型,而且他心思靈活,聰明得很。
具體讓他清楚叔叔其實很聰明的事情就是,帶着他去市政大樓那邊辦事,發生了和市長叙舊那麼一樁事情時,當時他裝沒聽懂那位市長惡俗的調侃,叔叔卻看出來了他在裝,回家之後還刻意挑了個沒人的時候,把他知道的那些舊事都講給興趣濃厚的他聽了。
但是叔叔那次隻回來不到半個月,便因為跟爺爺的性子實在不合,又帶着妻兒離開了,他本來是打算過完中秋和春節,元宵之後才走的,最早也是過了重陽節。
他走了之後家裡人再也沒見過他,聽說是去了南美洲的一個小國,中間去了北美洲,又到了澳洲和歐洲,可以說除了南北極以外,叔叔把能逛的地方都逛了一遍,像個遊走商人似的。他進帝盛之前還跟叔叔聊過一次,當時他的IP絲毫不意外的又改了,到了非洲。
他是不知道,帶着妻子跟孩子,怎麼能跑到那些不适合住人,又髒還危險的地方?因為也沒聽到他那邊有離婚的消息傳來,不然肯定是得通知一下爺爺這邊的,而爺爺肯定會氣得大罵。
他沒聽到爺爺罵人,也沒聽到看到爸爸對着叔叔的綠泡泡頭像歎氣,那就是說叔叔的那個小家庭氣氛還挺融洽的。看他朋友圈裡的内容,他們一家三口确實過得挺好,他老婆跟他一模一樣的膽子大,蹦極、跳傘、滑雪、玩摩托車什麼的通通體驗了個遍,他上高三的時候嬸嬸甚至去當走秀模特了,直到現在她那個工作還在做,據說她跟團隊磨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