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還真是不能比啊。”她感歎着退出了直播間。
這f站還挺有意思,在退出界面給她推薦熱門直播間,清一色的,全是曆史盤點類,每個直播間熱度都不錯。
“看來最近曆史直播挺火啊。”
“不是一般的火。”小葉贊同。
秦荊荊的目光落在診室一角的直播設備上。據無良老闆說,那些,是給國醫大師做公益講座專門準備的。
“葉子,你說我如果為了恰飯,做些不靠譜的事,你支持嗎?”
“雙手雙腳支持!”
“愛你。那我幹了。”
“麼麼~”
兵貴神速,秦荊荊行動力向來驚人,還沒到下午上班時間,她已經注冊了直播賬号,調試好設備,準備好素材。說幹就幹,開始曆史直播了。
上班時間摸魚,還将直播設備公器私用,她原本有些不好意思。轉念一想,沒病人月底就沒錢賠給公司,直播能賺點錢賠公司的話,也算是為公司打工不是嘛。
至于她這個曆史知識一半都還給了老師的理科生,能直播些什麼曆史?
她将直播間的名字改成:“直播盤點古代十大名醫”。
中國醫學史這門課,她可是100分通過的。當初都在抱怨這門課沒用,沒想到有朝一日,也能拿來恰飯。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誠不欺她!
而且曆史直播自帶流量,剛開講就有十個粉絲,不知道是曆史迷還是中醫迷。她精神抖擻,有了粉絲後,心思已經從一開始的單純恰飯,變成想要好好推廣一下中醫文化。
***
沒想到古人還有一句話不欺她。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不,一個月見不着一次的病人,偏偏趕着她直播的時候出現了。
她大腦飛速運轉,思考如何能一邊繼續直播,一邊給病人看病。如果瞞着病人不告訴他實情,她過不了自己的醫學倫理這一關。
“先生您好,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在做一個中醫曆史文化推廣的活動,這間診室正在直播中,您願不願意配合我們出一下鏡,讓觀衆朋友們更直觀的了解,中醫是如果望聞問切,給病人治病的。”
“直播?”年輕人愣住,随後神情一松,“我剛才在外面就聽到裡面好像在講課,怕打擾到您。我平時也會看直播,可以啊,沒問題的。我最近失眠,想讓醫生給開點藥,調一調。”
“那太好了,這邊坐。”
***
秦越人原本正激動忐忑地等着直播講述他的生平,眼見光幕中,一身白大褂的主播居然給病人看上病了。他深呼吸,耐心而又好奇地繼續觀看,未來的醫者是如何診病治病的。
距他所在時空500多年後的另一時空,長沙太守張機也好奇地注視着光幕中正給病人把脈的年輕女子。
直播間評論區突然出現一行文字。
長沙張仲景:請教主播,什麼時候起,醫者不再遍診三部九侯,不診三部,而是獨取寸口脈?
哇,首評出現了!還是這麼專業的問題。
秦荊荊雙目放光。
不怕粉絲們問,就怕他們不吭聲。隻有她一個人邊給病人看病邊講解的話還是挺尴尬的。
她開始講解中醫脈診:
“中醫脈診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内經》中記載有一種診脈方法‘三部九候法’,從人體的頭、手、足三個部位,各選三個動脈進行診察,總共要診察九處脈搏跳動的情況。因為診察的部位較多,也叫做‘遍診法’。哪一處脈象有變化,便可提示相應部位、經絡及髒腑的病變。這位粉絲,你網名中提到的醫聖張仲景,則提出了‘三部診法’,選取頸側動脈的人迎、手腕上的寸口與足背動脈的趺陽,三個部位進行診察。
另一本經典著作《難經》則提出‘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寸口,是指手腕後高骨内側動脈所在的部位,就是我現在中指按的這個位置,是目前最常用的診脈部位。根據中醫理論,寸口的脈氣能夠反映五髒六腑的氣血狀況。同時,此處皮薄脈顯,是診脈的一個理想部位。當然《難經》提出‘獨取寸口’這一主張在當時未能普遍推行,直到晉代王叔和寫出了第一部中醫脈診專著《脈經》,‘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才得到推廣,一直流傳至今。”
張機默默記下了“晉代王叔和”、“脈經”這些名字,同時注意到了“醫聖張仲景”這個稱呼。醫聖,很高的評價啊。難道說,他所處的時空即将被盤點到的名醫,就是他自己?
秦荊荊按照學校所學,認真地詢問病人的病情。她有些遲疑,拿不準該開哪個方子。這是她出診以來的第一個病人,她一定得把人家治好,可哪有那麼容易,病人不會按照教科書生病。又是失眠這種比較複雜的病症。
她皺着眉,沉浸在對病證的判斷中,殊不知,在距離她兩千多年的全然不同的兩個時空,秦越人和張機一個想要繼續聽自己的生平,一個想知道即将被盤點到的名醫有沒有自己,兩位千古名醫都不約而同地對着她那僅為“15”的醫術值歎了口氣。
“叮”的一聲提示音打斷她的冥思苦想。
評論區又出現新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