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昀的手用力地握緊了麥克風。
他當然知道這一點。
當他從通道口第一次走進演播廳的時候,練習生們明顯都立刻認出了他。
“你作為童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成功。”盧語喬組織了一下語言,說不出的感慨和惋惜。“你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主演,并且作為小成本電影大爆成為了票房黑馬,以三十六億票房拿下了該年度的票房冠軍,獎項無數。”
這個成績,甚至比現在的盧語喬還要厲害。
《生而為惡》是一部拍得極好的電影。
真實,細膩,猶如紀錄片。
影視圈都認為施昀未來必然大有前途,然而他隻演了這一部電影,就銷聲匿迹,再也沒有拍攝過任何作品。
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因為施昀不接受任何外界采訪。
而現在,施昀站到了《show me your talent》這檔選秀的舞台上。
節目組為了熱度,勢必會問他一句,為什麼。
施昀緩緩深呼吸。
他的确是一個童星,一個兒童演員,八歲時主演了一部電影。
那部電影的名字是《生而為惡》。
他演技非常好,天賦驚人。
票房因此大爆,在十二年前,以僅千萬成本拿下了驚人的三十六億票房。
但他并沒有迎來成功的喜悅或是人生的輝煌。
年僅八歲的施昀迎來了一場無窮無盡的诋毀和霸淩。
電影太過成功,太多的觀衆無法分清影視作品與現實,他們對施昀所飾演的惡魔小孩深惡痛絕,他們對電影中被害的“好人”移情憐愛,對惡童恨之入骨。
影視作品的評分區,影視博主講評或剪輯片段的評論區,不堪入目。
評論裡數萬評論都在說他是“本色出演”。
一個非常火的影視剪輯視頻下面,熱評第一10萬高贊。
[做一個善良的人:觸目驚心,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遍。小男孩真的是本色出演,這孩子看人的眼神就瘆得慌,一看就知道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他真的是惡魔。]
施昀那時已經識字了。
距離他看到這條評論已經過去了十二年,他依然記得這條感慨“他真的是惡魔”的評論,id是“做一個善良的人”。
留下評論的人是善良的人。
演了一部電影的他是本色出演的惡魔。
施昀迎來的不止是網暴。
小孩子分辨不了影視劇和現實。同學們都害怕他,用有色眼鏡看他,排擠他,義憤填膺地辱罵他。
網絡上的人和身邊的同學都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和他的家人。
施昀難以描述這些年他受到了多大的痛苦與心理創傷。
因為是票房奇迹,是大爆電影,至今仍不斷有營銷号或短視頻剪輯新作品,甚至近幾個月的短視頻評論區仍然,仍然,兩萬贊的熱評依然是“《生而為惡》。太貼題了,這小演員長得就陰險。”
施昀一輩子都在後悔出演,恐懼讓他無法再接下任何影視作品。
他基本等比例長大,外貌和小時候沒有多少變化,看過電影的都能認出他。
認出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躲避他的眼神。
像躲什麼髒東西一樣躲避他的人太多了。于是後來,當施昀意識到有人認出他,第一反應就是先一步移開視線想逃走。
他在痛苦的泥潭裡掙紮了十二年,花了十二年走出當年的陰霾。
現在鼓起勇氣來參加這個節目,是想永遠去掉演員裡那個“生而為惡”的标簽,讓大衆看到他自己,看到“施昀”這個人。
而不是什麼惡魔。
施昀握着麥克風,他的手在顫抖,但依然緊緊地握着,像在給自己堅定說下去的勇氣。
他不會再逃。
因為他明明就,沒有做錯任何事。
他一字一頓,肩膀習慣性地畏縮着,卻比任何人都充滿巨大的勇氣。
——“我來,找回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