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星漢西流夜未央 > 第18章 第二章:屯田許下

第18章 第二章:屯田許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劉琨向朝廷所要的“今上尚書,請此州谷五百萬斛,絹五百萬匹,綿五百萬斤”終究有了回應,司馬越把持的朝廷爽快地應允了。而不出父子二人所料,劉琨提出索要兵馬、人丁之事,朝廷置若罔聞。

劉琨苦笑道:“恐怕朝廷那邊是不能指望了。”

前世的劉隽早就習慣了無所依仗,故而也不覺得失望,“前幾日讀史,正好讀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如今若能在四戰之國自力更生,阿父的功業豈不是遠邁先賢?”

劉琨一笑,開始籌謀如何處置朝廷送來的絹、綿了。

劉隽靜靜地看着他,心中蒙上一絲憂慮——他這個阿父,雖是個不世出的英雄,然而自幼乘輕驅肥、鋪錦列繡,年輕時又在金谷園和石崇等人厮混在一處,平日最喜聲色犬馬。

如今情勢窘迫,他尚能勵精圖治,一旦有所好轉,他是否會故态複萌?

劉隽沒有把握,故而緩緩開口,“兒有一言,雖是短見薄識,但卻出自肺腑,請阿父勉強一聽。”

劉琨見他鄭重其事,不由也坐直了身子。

“如今若要抵禦外侮,須得甲兵強盛,若要兵強馬壯,則須得百姓親附,若要近悅遠來,則不僅要喻于義,也要喻于利。魏武效仿‘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才能平定北方、逐鹿天下。故而兒鬥膽,請阿父丈量無主荒地,點校兵士、興置屯田,同時招懷流民、充實編戶,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如此,方能人心安定,足食強兵。”

劉琨其人最大的軟肋是耳朵根子軟,最大的長處也是善于納谏,何況長子在他心中從來敏慧,說的話也是句句在理,聽聞此言頻頻點頭,當場便要請幕僚,随即又歎道:“可惜泰真不在此處,否則當為我一助力。”

不獨是他,就連劉隽都有些後悔當時向司馬邺舉薦溫峤,

“當下正是用人之際,阿父若是不舍,不如修書給秦王,請他割愛?”

劉琨擺了擺手,“罷了,在洛陽總比在此處陪着我等吃苦受累的好。眼下,你和你阿兄先辛苦些,待到日後安穩些,再請其餘子侄過來襄助。”

劉隽本以為劉琨會讓他如之前那般做安撫流民的差使,卻想不到他竟将屯田之事交給了自己,而非長年在軍中的劉遵。

而劉琨的回答則頗有深意,“并州雖為邊朔,實迩皇畿,南通河内,東連司冀,北捍殊俗,西禦強虜。如今匈奴、羯勢強,我勢弱,唯有借力打力方能争來片刻喘息,故而頗需人與胡人交涉,你阿兄善交遊、好談笑,這差使交給他再合适不過。”

劉隽想起先前劉遵便和幽州突騎相談甚歡,又想起劉琨最近頻頻和鮮卑部往來,不由得深感佩服,又開始憂慮自己年紀尚幼,不知能否壓制住這些初初招募的兵士。

“桑弘羊十三歲仕漢武,甘羅十二歲即為上卿,我兒哪裡就比他們差了?”

天下父母都覺得自家孩兒驚才絕豔,劉琨也不例外,這些年常将劉隽的早慧和純孝挂在嘴邊,劉隽也從一開始的赧然到漸漸麻木,聽到如此肉麻的比較,也隻是撇了撇嘴,“那兒請入軍營,與士卒同甘共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