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本身就是一道極其适口的菜,又軟又飽肚子,有牙沒牙都能吃,加上價格又十分便宜,不用李婆子怎麼推銷就将親戚們劃拉過來了。
事實上豆腐的批發生意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火熱,一開始隻有李婆子一家親戚來這裡批發販賣,後來連他們親戚的親戚也都加入進來。
李家村張家村趙家村……這豆腐吃食竟然攜帶着八卦從農村開始包圍城市往縣城發展過去,但凡吃過豆腐的人都知道頌芫不僅得佛祖相救還教她做豆腐。
“娘,阿二在酒樓做夥計,你說這豆腐吃食做得不做得?”
有心思活絡的想将豆腐賣到酒樓客舍去。
如果能夠和酒樓客舍保持穩定的生意關系,他們天天往縣裡送一次豆腐,這些跑腿費就穩賺了。
“那給酒樓送些豆腐去試試?”
同樣是肉菜米面,酒樓客舍裡廚子有廚藝自然可以賣高價。豆腐這般便宜又好吃的吃食到了廚子手裡應是能賣。
那當夥計的農家小兒憑着關系讓豆腐進了酒樓後廚,不幾日酒樓就推出了精緻的豆腐菜色,煎釀豆腐、豆腐肉羹湯等等菜色開價十文一盤也十分暢銷。
特别是酒樓還别出心裁推出全素宴,用糖油醬等調味料将豆腐做出肉的味道,特别迎合了茹素信佛人群的喜好,一時間竟名聲鵲起。
縣令家裡,縣令夫人張氏正招待着幾位夫人賞花吃酒。
“想不到在張夫人這兒還能吃到金光豆腐。”
其中一位夫人看到宴席上有道金燦燦的豆腐菜輕聲感歎道。
這位夫人前幾天才去了金光寺上香,在金光寺吃了頓齋飯對其中一道金色的豆腐念念不忘,沒想到會在縣令夫人這兒吃到金光豆腐。
“哦?金光豆腐?”
縣令夫人被陳夫人的話勾起了好奇心。
這金色的豆腐是下面的人奉上來的孝敬,她倒是沒想到家裡吃了好些天的豆腐竟然與金光寺扯上關系。
“是呀。我那日在金光寺裡吃過一次就記下了,誰料在外頭竟全是白色的豆腐,渾然不知哪裡可買得這金光豆腐。”陳夫人誇贊縣令夫人面子廣,連金光寺獨有的金光豆腐都能随意食得。
陳夫人挑起話頭,其他夫人便也挑曲縣近日的新鮮事兒說了起來。
什麼醉仙樓裡也上了這豆腐,隻是連醉仙樓也沒金光豆腐,廚子用油将白豆腐煎得兩面金黃,焦脆濃香竟是十分可口。
什麼京城小娘子不慎落水跌入佛祖金池,不僅在佛祖那吃得了金光豆腐,還學得了這金光豆腐的做法。
如今這曲縣上也就隻有金光寺有那京城頌家小姐親手制作的金光豆腐,市面上全是白白的普通豆腐,如今縣令夫人竟能得金光豆腐,宴會上這些夫人們怎會不好好恭維之。
因為這金色的豆腐,縣令夫人确實小風光了一把。
至于為什麼獨獨金光寺和縣令夫人家裡的豆腐是金色的?
那當然是頌芫故意為之。
棗溝莊子離縣城和金光寺都有點遠,駕馬車送也要一個時辰。
夏末天氣比較炎熱,豆腐在路上颠簸一個時辰不碎也放不長時間。如果豆腐馊了那不僅讨不了好還可能平白得罪人。
頌芫一開始想将豆腐的水分烤一烤,延長豆腐的保質期。
油炸豆腐豆幹等保質期也長,隻是它們形态上與水豆腐相差甚遠,不便讓人産生聯想到佛祖傳授頌芫幹脆沒弄這些。
再者總得留點空白讓人去開發豆腐菜色,不能把所有賺錢的機會都攢在自己手裡。他們莊子上就隻做豆腐半成品批發,賺錢的營生由别人去忙活。
油炸豆腐不行,豆幹不行,頌芫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一種特殊豆腐的做法就幹脆如法炮制做出了黃豆腐。又因為黃豆腐色澤金黃,頌芫幹脆取巧起名為金光豆腐,妥妥拍金光寺馬屁。
這種金色的豆腐其實是用栀子染的色,染好色之後再烘焙幹燥,這樣制作的豆腐色澤金黃還有獨特的香氣和口感,比之普通豆腐能賣上高價。
不過頌芫沒有讓李婆子他們往外賣這種黃豆腐,她要用這黃豆腐做另外一條鋪墊。如今這鋪墊終于發揮它該有的作用。
宴會過後,縣令夫人把管家娘子叫了過來,仔細詢問這金光豆腐的來曆。經過管家娘子一五一十彙報之後,縣令夫人才知道這竟是棗溝莊子往金光寺送去的供奉。
一問一答過後,縣令夫人就注意到了頌芫這個人,也知道了四品京官家的嫡小姐不慎落水傷了身子至今還在棗溝莊子修養。
縣令夫人沉思片刻之後就囑咐管家娘子到庫房取支百年人參去棗溝莊子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