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寫。”
阿願也沒矯情,提筆寫完後,将筆遞給了帝堯,“公子請。”
帝堯接過筆,落筆之前卻是看了阿願一眼,然後一笑。
阿願沒注意到,正打算向燈謎攤的老闆再借一下火折子。
“用我的吧。”
阿願東張西望的這會兒功夫,帝堯已經寫完了祈福語,還從袖中掏出了火折子遞給阿願。
阿願微怔,沒想到太子殿下還能随身攜帶這種東西,恭敬接過,“謝公子。”
阿願點燃河燈的燈芯,準備放到河裡,卻聽到身後傳來歎息聲,“我還是喜歡在蠻地的時候,你待我沒那麼多規矩,偶爾還能像待朋友一樣朝我笑一笑。”
轟的一聲,一束煙花在天空綻開,壓過了帝堯的聲音。
阿願隻依稀聽清了“蠻地”“規矩”等詞,目露疑惑地看向帝堯,“公子說什麼?”
帝堯眼神有幾分落寞,但還是笑着說道:“沒什麼,放河燈吧。”
俯身放河燈的同時,帝堯也看清了阿願寫的祈福語,隻有簡單四字——“将軍長安”。
阿願則始終垂着頭,守着規矩不去窺探太子的河燈上寫了什麼。
“阿願,快幫幫我,我找到一個……”
沈栀意着急又激動地撲向阿願,阿願本就站在河岸邊,沈栀意這一撲,險些一個不穩,朝後倒去,幸虧帝堯及時出手扶了阿願一把,繼而皺眉對沈栀意道:“别這麼毛毛躁躁的。”
沈栀意也認出了來人聲音,眼前一亮,“太……”
“咳!”
阿願猛地咳了一下,強調道:“是堯公子。”
沈栀意也反應過來此處是前山,到處都是祈福的華京百姓,魚龍混雜,也沒什麼護衛,不宜叫破太子身份。
她話頭一轉,高興道:“堯哥哥。”
“嗯。”
帝堯應了一聲。
沈栀意眨眼看了看帝堯,又看了看阿願,“阿願,你和堯哥哥的面具是一對呀。”
阿願微怔,随即笑道:“那我把面具給你好不好?”
“好呀!”
帝堯目光掃過阿願摘下面具的臉,又對沈栀意道:“慌慌張張跑來什麼事?”
沈栀意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她覺得太子哥哥好像有點不高興,面具還沒戴上,經人一提醒,就想起了自己的正事,“對了阿願,那邊有個燈謎,謎贈是一套粉寶石的頭面,晶瑩剔透的,可好看了!阿願你幫幫我,我想要那套頭面。”
小郡主是個東面熱乎一會兒、西面熱乎一會兒的性子,馬上就不嚷嚷着戴面具了,拉着阿願開始往人最多的地方擠。
帝堯跟在後面,不着痕迹地護着阿願,免了她被不長眼的擠到。
等到了地方,阿願擡頭一看,高大的燈架頂端挂着一盞最大的燈籠,籠面上哪裡是什麼謎題,分明是一幅畫。
沈栀意指着燈籠道:“阿願,就是這幅畫,說是要題詞,誰提的詞與這幅畫最相配、最符合出題人的心意,就能拿到謎贈。”
燈上畫的是一幅千夫所指的仙人自刎圖,通篇用的黑墨,唯有一點紅墨自仙人脖間溢出,染紅了落雲殘陽和一江秋水。
——仙人救世,蒼生弑神。
畫得很悲壯。
阿願微微蹙眉望着這幅畫,總覺得畫風筆觸有些眼熟。
她四下望了一眼,猜這道燈謎的人甚多,不少伏在燈案上奮筆疾書,有的光題詞就寫了洋洋灑灑好幾頁。
“知知,這種燈謎是沒有标準答案的,便是我們寫了,也不一定對,全看人出題人的心思。”
“可我想要那套頭面,”沈栀意滿眼委屈地說道,又回頭央求帝堯,“太……堯哥哥你知道謎底嗎?”
帝堯已經看出了這幅畫出自誰手,淡淡看了她一眼道:“你猜不出的,沒人能合他的心意。”
沈栀意沒聽明白,但不妨礙她開始耍性子,搖着阿願的胳膊,又急又委屈地看着阿願。
阿願無奈,又看了那幅畫一會兒,在沈栀意耳畔小聲說了一句什麼,後者聽了驚喜點頭,然後擠開人群,也伏在燈案上開始題詞。
片刻後,一道道寫滿詞句的紙張被送進燈架後的水榭高台上。
高台,輕紗簾幕後,一衆世家公子吟詞唱曲、飲酒作樂,還有絕色舞姬翩翩起舞。
“小公爺看了半天,有寫得好的嗎?”
一名世家公子攔着美人,飲着美酒,調侃道。
一名十八九歲的勁衣少年斜坐在案旁,俊朗的眉眼挑剔地看着一張張題詞,朝站在輕紗簾幕旁飲酒的紫袍公子道:“我說殿下啊……這寫得也忒差勁了,不知道哪個人才竟然足足寫了六頁紙,題詞題詞!你那破燈籠上寫得下嗎?我說,你看什麼呢?那麼入神?”
帝昕負手站在高台邊緣,從他的角度一眼就能看見鬧騰的沈栀意和……一臉寵溺模樣的阿願。
勁衣少年見狀起身,也想湊過去看看,衣擺卻帶飛一桌案的紙,咋咋呼呼地跑到帝昕身邊,剛想把胳膊搭到這人肩上,帝昕靈巧一躲,彎身撿起了落到腳邊的一頁題詞。
勁衣少年随意往高台下瞥了一眼,隻看到了烏泱泱的人,沒興趣地收回目光,嘀咕道:“要我說,你這題出的太難了,一張隐晦至極的畫,怎麼能有人那麼剛好猜中你想的?”
話音落,他回頭看去,就見帝昕拈着一張紙,眉目如撥雲見日般笑開。
“怎麼沒有?”
——可憐人意,薄于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