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她所知,鳳城近郊的城鄉結合部,有很多人家就像蘇麗珍她爺奶家那樣,家裡既有端着鐵飯碗的正式工人,又因為住宅位置靠近鄉村、處于三不管地帶,不少人偷偷圈地種菜、飼養家禽家畜。
養的好也是一項收入,所以這些家庭往往都不差錢。
蘇麗珍記得,上輩子就是從這一片區域開始,流行建一種當地叫做“北京平”的平頂式房屋。
房屋外牆會鋪一層水泥加碎石子,這些石子都是彩色的,在牆面上可以構成一些簡單的圖案。
即便站的很遠,這些彩色的簡筆圖案依然生動醒目。
後來又有了馬賽克,就是一種非常小的方塊瓷磚,外牆上粘一層,當陽光照下來,那是真正的锃光瓦亮。
當時蘇麗珍爺奶家附近就有一戶人家蓋了這樣四間“北京平”。
據說,幹活的師傅是從首都那邊請來的。蘇麗珍的爺奶過去打聽,說是蓋這麼一座房子的造價是普通磚瓦房的兩倍。
可即便是這麼貴的價錢,仍然擋不住很多人都想要一座這樣的房子。那位首都來的大師傅手上的訂單,甚至直接排到了第二年年末。
可見大家不是不願意花錢雇人蓋房子,而是不願意為蓋一座大多數人都會蓋的房子多花錢。
所以隻要你能做到,讓大家覺得你的東西别具一格,是物有所值的,那花錢就不是問題。
尤其像房子這種攸關身家臉面的事,很多人絕對是輸人不輸陣。
而隻要他們的隊伍能在最開始打造出一個吸引人的招牌樣闆,就不愁今後局面打不開。
蓋房子是這樣,室内裝修更是如此。像他們家的小樓裝修完之後,一直有客人打聽這些裝修的事。
蘇麗珍有信心從這些感興趣的客人中挖掘出一部分,發展成公司的客戶。
當然,關于未來住宅房屋的具體流行樣式,蘇麗珍自然不能告訴丁大勇,但是這不妨礙她做一些思路上的引導。
丁大勇的這些手稿中有很多構思充滿了新意,即便是以她活了兩輩子的目光來看,也是很不錯的。
她想也許是因為丁大勇現在入門時間尚短,思維也并沒有完全陷入慣性,這樣的他也更能發揮創新能力,設計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反正技術和安全層面有薛老爺子把關,也不需要擔心,倒不如讓他自由發揮。
丁大勇在聽了蘇麗珍的這些分析之後,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一時隻覺得思路大開,腦子裡多了很多想法。
而陷入這些想法的他不知不覺就忘了之前出資的話題,等他回過神來時,已經被蘇麗珍拉着回到家裡,跟兩家父母說起了開公司組隊伍的事。
蘇衛華夫妻在看了閨女遞過來的,丁大勇親手畫的那些設計圖之後,當即就對兩個孩子的決定表示了大力支持。
丁大娘是有些猶豫的。
一個是怕虧本、糟蹋錢,尤其是當聽說蘇家要承擔所有的資金時,她跟自己兒子一樣,第一反應就是不同意。
在她心裡,即便是要開公司,也不能讓蘇家承擔所有的損失;
再者,也是怕兒子忙不過來,到時候兩頭耽誤。
不過作為當媽的,她其實比誰都更早發現兒子對這一行的喜愛。
加上剛聽了蘇衛華夫妻先前那一番勸解,她也反省了一下自己,覺得在兒子的一些事情上,她确實有不足。
所以即便這會兒心裡不太同意,也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蘇衛華夫妻便幫着勸丁大娘:“嫂子,這錢還是應該我們家出。珍珍說的對,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她都幫不上多少忙,你再不讓她出點兒錢,那可真站不住腳了。”
“再說虧損的事,我們家裝修我是知道的。一般情況下,都是房主預先支付一部分材料款,他們拿了材料款,買了材料,然後才開工。”
“基本上一個活兒完工之後,錢也差不多收上來了。即便是壓一點尾款,也壓不了多少。所以我們也投入不了多少錢,就算是養工人,基本工資這一塊也不高。”
“至于嫂子你說怕大勇忙不過來,我看他現在是上一天班,歇一天半,這個時間很充裕的。”
“按照孩子們的意思,他是負責設計和監工這些,也不用怎麼出力,如果安排好了,也不需要人天天守在那兒。”
“再說,不是還有薛老爺子嗎,兩個人輪班看着,我看足夠用了。”
人家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丁大娘也明白,自家要是再反對,就是不識好歹了,便點頭答應了。
還難得鼓勵了丁大勇幾句,說自己以後不會再拿成家的事煩他,讓他隻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蘇麗珍看出,丁大勇聽了這話特别開心。
獲得了家人的支持,緊接着第二件事就是去請薛老爺子出山。
師兄妹倆都是行動派,初三一早上就去百貨商店買齊了煙酒禮品,去薛家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