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東街,逢五小集,逢十大集。
梁玉英和蘇禾安一大早便起身準備了,對于已經到手的那十個積分,蘇禾安想了想,是拿來兌換一些辣子,還是攢着給手推車升級。
梁玉英和蘇禾安兩人就能提供十點積分,若是明日她能賣給十個人包子便是五十個積分了。
應該也不難。
而且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她心一橫,還是拿去換了。
油潑茱萸的确出色,但她想把油潑辣子做成蘇記的新招牌。
别人沒法複刻那種。
系統給她的是幹辣椒,她把辣椒都剪開來,留了一部分的辣椒籽在一個小碗裡存着。
系統畢竟是外物,她打算自己種辣椒。
–
十一月十五,晨光透過稀薄的雲層落在熱鬧的市集。
穿着粗布衣裳的漢子挑着扁擔穿過寫着集市入口處的牌坊。
他身旁的婦人已經将一張花布鋪在地上了,又從打滿補丁的包裹裡拿出些用竹子編制的小物件。
還有準備上工的夥計,正掄着胳膊活動筋骨。
推着手推車的蘇家母女三人也混在這熱鬧的人潮裡。
“小集是不需要繳費的,咱們推着車進去,隻要能找到地方便能開始做生意,”梁玉英給蘇禾安解釋,“大集的話需要我們去找市掾申請。”
蘇禾安點點頭。
時辰還早,三人推着車在路中間走着,也不急。
作為外來者,他們可不敢直接就沖着那些暫時還空着的好位置去。
那不是攬客,是招罪。
街道兩側有些賣吃食的攤子,但更多還是賣稻谷、家禽、河裡撈到的鮮魚的,再其次就是賣小玩意、日用品甚至刺繡的。
蘇禾安看到不少的攤主都自己備了吃食,多是幹巴巴的糗,好些的便是油餅、燒餅,再就是包子和水煮蛋了。
之後倒是可以做個茶葉蛋。
“阿姐,餓。”
蘇苗安起得晚,沒來得及好好吃早飯,本是打算他們三人選定了擺攤的地方,直接從暖碗裡取一個包子給她的。
蘇禾安有了主意。
隻見她直接打開了一個放在手推車上的暖碗,取出一個白白胖胖的包子掰成兩半。
市集人多,但地方倒是挺開闊的,各種氣味混合在一起,說好聽點是有煙火氣,說不好聽便是讓人有些頭暈。
霸道但不嗆鼻的辛辣味與醇厚的醬香味,在這繁雜的氣味中顯然極為惹眼。還有那濃郁滋潤的油香味與若有若無的一絲麥香,更是勾得人直犯饞。
“姑娘,你們這包子是要賣的吧?”三個扛着包袱的大漢往這邊走來,顯然,這三人是被那股油香味吸引了。
他們是在這集市邊上做散工的,平日裡都是從家裡帶糗或者餅作為朝食,幹巴巴的沒什麼滋味,隻能算是果腹,因此隻要這邊集市開着的日子,他們都會溜過來尋摸些吃的。
但集市上好吃的也不多。
有油水的更少。
集市入口那倒是有個賣肉餅的攤子,但他家賣得貴不說,面餅也是幹巴巴的,就算靠裡面的肉餡滋潤着也總是噎嗓子。
三人來集市吃過一次便不願意再花這個冤枉錢了。
可這小姑娘手裡的包子不一樣。
且不說她居然是用暖碗裝來賣的,上頭冒着的熱氣就讓這些冒着寒風上工的漢子心動不已,那浸着油的白面皮更是讓他們移不開眼。
這便算了!
那小娘子居然還直接掰開了一個,散發出來的葷腥味和醬香味直接讓老三迷了眼,什麼都不說便扯着另外兩個漢子往蘇家母女這邊走來。
而且居然還有一股和茱萸不太一樣的辛辣味,惹得老三直吞口水。
隻要這東西不比牌坊下面的肉餅貴太多,他一定要帶上大哥二哥都來上幾個!
再一看,還有一個更小的姑娘已經接過了半個還溫熱的包子,正歪着頭大口大口吃着呢。
蘇苗安不知道有人看着自己,咬過軟軟糯糯還帶了一絲麥子的香甜的包子皮之後,包子餡裡火辣的辣椒味在她嘴裡爆開,因為有勁道的粉條、細膩的碎瘦肉、富有顆粒感和油氣的肥肉丁中和,她完全不覺得難受。
隻見她極為滿足地閉氣雙眼,舔了舔嘴唇。
老三忍不住了:“姑娘,來三個……不,直接來九個,我們一人三個!”
這人又忘記問價格了,老大默然。
之前買牌坊下面那個肉餅便是,老三說這可是大肉做的,定然好吃,貴也是該的,便直接讓那老闆包了六個。
這次更離譜,直接要了九個……
算了,他們三平日裡上工也辛苦,就當開開葷吧。
這包子至少看上去、聞上去都比那肉餅香多了。
蘇禾安見目的達成,把另外半個包子塞到蘇苗安手裡之後便順勢把手推車靠着街邊停了。
尋不到好位置,她便自己造一個好位置。
“大哥,這包子是粉條豬肉餡的,裡頭擱了上好的肥豬肉,因而是六文錢一個。”
蘇禾安打聽過了,集市門口位置最好的那個肉餅攤子,賣的是十文錢一個肉餅,這往裡走則多是四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