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英感慨地看着蘇禾安,二十年前她也像蘇禾安這樣,覺得有點機會自己就該抓住,賭輸了無非重頭再來罷了。
但二十年過去,她甚至保不住蘇記。
“阿娘,你相信我。”
是了,蘇禾安和她不一樣,她的抓住機會是去勸自己在村裡手藝出衆的丈夫來縣城做生意。
而蘇禾安,自己就是那個手藝出衆的人。
甚至比她丈夫強多了。
蘇苗安不太懂阿娘和姐姐在做什麼,但她知道,是姐姐讓她能頓頓有肉吃:“阿姐,苗安相信你!”
三人邊走邊聊,不一會兒便到了東市,人明顯比昨天少了不少。
“來三個粉絲肉包子。”一個手裡扛着一大包東西的漢子直愣愣走過來,他将手裡的東西直接放在地上,又在裡頭摸出一個打滿補丁的錢袋,從裡面數了十八個銅闆給遞給蘇禾安。
蘇禾安剛把手推車靠在路邊停了,看着來人,樂呵呵地揭開蒸籠,自己這是有回頭客了。她從裡面挑了三個白白胖胖的包子遞給那漢子,“楊叔可真愛這粉絲包,今日還有蘿蔔絲肉餡的,叔可要嘗嘗。”
這人便是昨天那三弟。
“那兩個粉絲一個蘿蔔絲吧,讓我來試試味道。小娘子你手藝好,想來味道是不錯的。”
漢子接過包子便直接咬了一口,蘇禾安秘制的蘿蔔肉餡那股霸道的鹹鮮在空氣中擴散開來,因為嘴裡正嚼着包子,他說話有些含糊:“還真是不錯,你這餡比城裡好多鋪子裡的做得還要好吃。明明你這裡頭還摻了菜啊。”
“主要是裡頭那股辛辣味,讓人吃了一個還想接着吃,”一個手提着菜籃的大娘也走過來遞了一把銅闆給蘇禾安,“粉絲和蘿蔔絲的,我都要五個。”
“指不定是加了什麼料呢。”旁邊一個賣炊餅的老闆大聲說。
“我老王做了半輩子的吃食生意,這小女娃才多大,能有什麼手藝?”
“人家估摸是家傳的手藝哩。”大娘接過十個包子,滿臉喜色地走了,路過那炊餅攤便回嘴了兩句,“倒是你,做了這麼久炊餅也不好吃,你家娘子都不愛吃,這誰願意買?”
“陳家婆婆你别是收了這小娘子的銀子才這麼說吧。”
“我隻會給小娘子送銅闆!”
蘇禾安忙着做生意,無暇和那炊餅老闆吵,但她意識到,自己生意開門紅,定然有不少同行已經眼紅上了。
想來,模仿自己用粉絲做包子餡的人也要出現了吧。
蘇禾安想,這東西可沒那麼好抄。
而且她打算做的東西還多着呢。
重要的還是那炊餅老闆那句她是不是加了别的什麼東西。
得想辦法把辣椒過個明路才是。
她一個做吃食生意的,就怕被人旨意用的原材料有問題……
又是把暖碗裡的包子都賣了個精光,蘇家母女三人帶着一大包銅闆和空空如也的暖碗開開心心回了家。
今日的系統積分沒有那什麼新手加成了,來買的又多是回頭客,最後到手的居然隻有兩個積分。
早知道就先不換幹辣椒了。
保溫功能又要再等兩天了,還好,按照目前的進度,能趕得上二十日的大集。
蘇禾安可是準備在大集大賺一筆呢。
不過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眼前最重要的還是明日給程婉如送去的菜。
蘇禾安一進廚房便看到自己出門前準備好的小麥粉水。
她端起那放小麥粉水的盆子,将上面的水都倒在了菜園子裡,盆中隻留下沉澱好的面糊,并把這些剩下的面糊都攪拌均勻了。
她又去尋了個極大的盤——想來是曾經蘇父用來做餅的,在上頭刷了一層菜油後,把和好的面糊薄薄地倒入其中。
這就可以上鍋蒸了。
這東西蒸得快,幾乎是剛蓋上蓋子便可揭開
從那盤子上揭下來的涼皮,熱乎乎的,軟軟糯糯還半透明的樣子很是好看,而且她剛做好的涼皮既沒有裂口、也沒有産生大的氣泡。
蘇禾安滿意地點點頭,雖說許久未做涼皮了,卻沒忘記這面糊的配比與質地。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蘇禾安便已經蒸上了五張涼皮。
為了防止明早要吃的時候這些涼皮已經粘連在一起,蘇禾安又在涼皮間都刷上了一層薄薄的油,這才将涼皮放在盤子裡。
如今天氣雖然涼,但為了以防萬一,蘇禾安還是又去尋了個木桶,掰了幾根樹枝做了個簡易的支架放在裡面,再把放有涼皮的盤子放在支架上。接着用繩子挂着木桶,吊在水井上。
也算是半個冰箱了。曾經隻在書上看到的方法,沒想到竟真的有一日會用上。
蘇禾安苦中作樂地想到。
也不知道系統到了夏天能不能給她弄到冰來,冰奶茶冰果茶那可是夏日賺錢利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