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從小廚娘到大司農 > 第1章 田稅和良種

第1章 田稅和良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大周慶曆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上午,衙門催稅的官差翻着田畝冊子,敲開了三河村姚姜家的院門。

“朝廷征收田稅,你家三畝田地一院房屋繳納稅銀三兩。後日我們來收取。”

姚姜想了想:“小女子有一事不明:年前我家已繳過田稅,怎會又要繳納?”

官差:“征稅的公文貼在村頭,你自行去看。速速備銀子,沒銀子就去服苦役。”

官差一走,姚姜就直奔村頭,将告示仔細看了兩回:“今歲北疆外敵紛擾,兵養加倍,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産、奴婢等,皆平作錢算。三十郡有司随即出給印押戶貼付各戶收執,無銀付稅皆以服役充錢數……”

加征田稅這事前幾日姚姜隐約聽過,但因操辦婆母的喪儀事多忙碌,沒顧得上理會。

這時看明白了,她即刻返回到家中帶着小姑杜翠蘭和小叔杜良辰清點家中财物。

把家中的幾間屋,連同竈間和後院的貯糧地窖都翻了個遍,将找到的銅錢彙集在一處清點了兩回,隻有不到四百文。

姚姜在心中算計了片刻,歎了口氣:“半年内家中辦了兩場喪事,實在沒銀錢了。現有的米全賣了也隻值百來文,可咱們也得吃飯,”

杜翠蘭咬了咬嘴唇:“我和良辰去二位叔父家中借些銀錢。我母親在世時我們從未向叔父們求告過,現下我們有了難處,叔父們知曉了不會不管的。”

姚姜是沖喜娘子,過門僅三日丈夫便過身了,她剛過世的婆母也是位寡婦。

杜家的二位叔父嫌棄她們不祥,生怕自家也被她們克了,平日裡幾乎不往來,在村中遇上都繞道走開,連招呼都不打。

姚姜的丈夫過身時,二位叔父沒來,兩位嬸嬸來憑吊了一回。

但婆母過世的當天,叔父們便來了,一反往日的冷淡對杜家姐弟關懷備至,二位嬸嬸還熱心地忙前忙後。

幼年失怙又乍然失去了母親的杜翠蘭感動之餘對叔叔嬸嬸親近起來,這時家中有了難處,她首當其沖想到的便是找叔父們相助!

長輩們的花招迷不住姚姜的眼睛,她知曉這是叔父們看到了吞并兄嫂家産的機會,見機而動了。但她更明白疏不間親,她在杜家姐弟心中遠不及叔父們親近可靠,便沒勸阻。

不多時,杜翠蘭姐弟垂頭喪氣地回來。

姚姜已猜到了長輩們的說辭:“二位叔父家中也要繳納田稅,沒有銀子借我們。”

杜翠蘭點着頭歎了口氣:“嫂嫂,你把我養的雞和豬都拿去換錢吧!”

姚姜想了片刻:“我去村正伯伯家中一趟。”

三河村的村正姓胡,已年過五十。

姚姜來到他家門前,請幫閑傳話進去,不多時,胡村正出來了。

姚姜給他行了個禮:“伯伯,将要春耕了,我得了些稻米良種,請伯伯将鄉鄰們招集在一處,我來解說良種的好處,今年便帶着鄉鄰們栽種良種。”

胡村正:“怎樣的良種?”

姚姜将一包稻米良種遞過去:“這是豐産稻種,我帶着鄉鄰們種下,今年秋收能多收不少米糧。”

胡村正将稻種倒在手心裡看了看:“姚小娘子,你這稻種看上去與我家的稻種無甚差别!”

姚姜:“稻種的差異在收成上。我家去年種了兩畝籼米與一畝粳米,去歲共收籼米四百一十斤,粳米二百二十斤。一畝田地約種苗二萬八千穴,每穴四苗,可見每苗結穗六至八穗,每穗籽粒八至十粒;粳米的籽粒略多些,每穗多結粒籽粒二至三粒。我也問過多位鄉鄰,收成與我家差不多,即便比我家好,也隻多了十來斤。”

胡村正看了她片刻:“我不知稻穗結籽的情形,但我家去年每畝田地收成果真是二百多斤,最多的那畝地收得二百三十斤。你說的倒也無差。”

姚姜:“豐産稻種每株苗能結十至十二穗,每穗結籽粒十五到十六粒,最肥壯的稻穗能結籽十八粒。若未肥田,每畝田地可收獲二百五十斤以上,認真肥過田土仔細栽種,每畝地約能收獲稻米三百五十斤上下,格外用心者能收獲四百斤以上。”

胡村正驚異之極,又對着手中的稻種仔細看了片刻:“果真?”

姚姜點頭,胡村正想了想:“你自何處尋得這豐産稻種?”

姚姜:“這是我選用數種稻種交互培育所得。隻是豐産稻的育苗與栽種有許多講究,從前鄉鄰們的栽種經驗未必能應付。不過伯伯放心,我會帶領鄉鄰們栽種。我打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