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牙兵桀骜不馴,重利逐益,父子相襲,兄終弟及,世代聯姻,極度排外。
縱使誅滅現役牙兵,隻要其家族不滅,天雄牙兵随時可以卷土重來,推舉、進而裹挾節度使。
秦揚起初沒想到這一層,如蕭淵一般認為林建軍殺氣太重,行至西坡山腰亭中時,腦海中靈光一閃,忽覺此策甚妙。
任他盤根錯節,肉體凡胎終歸難逃一死。
真要平天雄牙兵之禍,絕其戶,徹底斷其根基,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蕭淵面露不忍,蹙眉道:“與其絕其戶,不如打散天雄牙兵編入諸邊鎮,既留了他們性命,又叫他們抵禦外敵将功補過。”
天雄牙兵八千餘戶,暫且以六人為一戶,便是四萬八千人。
牙兵出身當地小地主家庭,生活富庶,子孫昌盛,倘若較真來算,實際人口遠遠超過四萬八千這個數字。
絕其戶,絕的是數萬人性命。
秦揚搖頭道:“魏州、博州皆為富庶地,他們豈會心甘情願背井離鄉?”
蕭淵雙唇輕啟欲同秦揚再争辯,話到嘴邊突然失了力氣,輕歎道:“罷了,你我所言皆不作數。”
秦揚遂笑問道:“重光随侍陛下身側,可曾聽到什麼風聲?”
作為天啟帝一手提拔進翰林院的校書郎,若說一點風聲都沒聽見,這話假的沒邊。
奈何聖心牽扯軍情,蕭淵即便聽到什麼,也不敢亂說,隻得扯起嘴角回以歉疚笑容。
秦揚冷笑一聲,抱拳道:“是我孟浪了,蕭學士勿要怪罪。”
蕭淵哪受得住他一聲蕭學士,忙不疊拱手作揖:“飛舉兄折煞我也,非我有意隐瞞,實則是……”
他自嘲一笑,解釋道:“某去歲登科後,先為校書郎,未及半年又入翰林院,眼瞧着炙手可熱,内裡如何隻有自己知道。”
“不瞞飛舉,我耳畔确實刮過幾陣風,真真假假無從分辨,恐誤将假作真說與飛舉,累及你我情分,這才緘口不言。”
秦揚素來仗義疏财,供養過的落魄學子不知凡幾,其中也有五六登科者,唯有蕭淵進士及第後還同他來往。
他并非挾恩圖報之人,何況那點錢财于他而言不過九牛一毛,權當結個善緣。
棄他去者去便去了,不必糾纏與傷懷,留下的彌足珍貴,自當珍惜。
方才他一時想左了,負氣說了那話,原就後悔不已,現下聽得蕭淵一番剖心置腹,更覺羞愧。
秦揚拱了拱手,誠懇道:“我說錯話了,該罰,該罰!”
恰在這時,兩艘貨船并排駛來。
右邊那艘收了船帆,光着膀子的十來纖夫背縛纖繩,拉着貨船緩緩靠向風陵渡口,另一艘貨船繼續逆着夕陽順流而下。
蕭淵莞爾道:“那便請飛舉就此情此景贈詩一首,聊表歉意。”
秦揚沉思片刻,将落日餘晖下的山川美景與分道揚镳的兩艘船舶相結合,作出一首七言律詩。
低聲重複秦揚所作律詩,蕭淵細細品來,不由感慨道:“飛舉兄的策論驚為天人,這首風陵渡口贈重光更是一絕。如此賢才猶遺在野,實乃朝廷一大損失。”
秦揚聞言微怔片刻,怅然道:“我若真有大才,何至于數次科考都铩羽而歸。”
蕭淵溫聲寬慰道:“飛舉文武雙全,膽大心雄,不過缺了些氣運,縱使今歲無望,來年也必定高中。”
秦揚默默半晌,說道:“上月廿一,我與三兩女娘泛舟昆明池上,大醉一場,廿三方還城。”
上月廿二,是科考的日子。
二月初六,則是放榜之日。
蕭淵近來繁忙,無暇他顧,隻當他今歲不第,不想他壓根沒去考,忍不住呵斥道:“為女色誤了科舉,飛舉何其荒唐!”
秦揚俯瞰東去的大河,聲音很輕:“上元節時我起了一卦,早知不第,何必強求?”
蕭淵不可思議道:“荒謬!将科舉系于起卦問天,毫無決心魄力,豈能成事?飛舉,你糊塗啊!”
秦揚神色迷惘,心灰意冷道:“重光,有時我也在想,辭别雙親遠赴長安近十載,究竟是對是錯?或許我命中注定難入仕途,安于冤句做個富貴鹽商未嘗……”
“快快住口,切莫說此灰心喪氣之言。”蕭淵急切地打斷他的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飛舉将将而立之年,風華正茂,何愁沒有金榜題名那日?”
秦揚轉頭看着神情嚴肅的青年,微不可聞輕歎一聲。
蕭淵雖出身蘭陵蕭氏遠支,好歹也算系出名門,族中子弟遍布朝廷各處,多有助力。
他家販賣私鹽起家,即便父親将半數家資獻予臨川長公主,助他突破商人禁止科舉的限制,想于科舉一途行更遠,也難如上青天。
何況他貌若夜叉,難入達官貴人的眼。
其實他早該看明白的,不過是一直自欺欺人罷了。
良久,秦揚扯出一抹笑容:“那便借重光吉言了。”
最後一縷斜陽落入虞淵,北歸的飛鳥停在河畔暫歇,隻待浮光躍金,再向北去。
禦駕曉行夜宿,抵達東都洛陽時,正是煙花三月,城中牡丹競相開放。
臨川長公主豪擲千金,集滿城牡丹,慶賀外孫女因禦駕東巡而推遲的滿月禮。
裴靜文受李寶珠邀約,林建軍接了賀赢的帖子。
夫妻二人懷着疑惑,各拿各的請帖出席賀小娘子的滿月宴,連帶着禮也備了兩份。
欣賞着一盆盆姹紫嫣紅的牡丹花,裴靜文依舊不解:“他們為什麼下兩份請帖?”
林建軍落後女郎半步,為她隔開來來往往的人群,攤手道:“不知道。”
裴靜文猜測道:“難道是為了兩份禮?”
林建軍反問:“你覺得可能嗎?”
裴靜文忽然想到什麼,轉頭審視無所事事的青年,怪笑道:“寶安縣主不會又要找我做說客吧?”
“什麼說客?”林建軍順嘴一問,話出口便後悔了,觍着臉笑道,“過去那麼久,阿靜不提我都忘了。”
裴靜文輕哼道:“招蜂引蝶,不守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