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不要緊的,我會保護大哥的!”
蘇轼從牆邊哒哒哒跑出來,兩條小短腿捯饬地飛快,在自己走路都有摔跤可能的年紀裡,卻有了很想保護的人。
“我們也是!”大姐和二姐也站出來,“以後大哥去做官,我們就幫大哥開店!”
一時之間,也是沖淡了原本沉重的氣氛。
這邊蘇明允和韓琦的聊天還在繼續,另一邊在看弟弟的蘇景先已經進到了自己的金手指,随身圖書館内。
金手指是八歲那年,随着記憶的徹底融合,一起出現的,但是沒有系統陪聊,隻是個擁有大量文獻的死物。
最大的優點,是圖書館内外的時間流速,三十倍的時間差距,裡面一分鐘,外面才過去兩秒。
在幼弟蘇同叔的房間内,蘇景先維持着靠在弟弟的小搖搖車旁邊的小床上睡覺的造型。
腦内圖書館中,蘇景先已經坐在了圖書館的前台,打開了那隻有記錄和查找功能的電腦,開始了一周一次的複盤。
寶元二年,11月3日。
很奇怪,按照曆史的正常走向,韓琦應該已經到京城了,也沒來過蜀中,難道是我的蝴蝶導緻了這件事情的疏漏?
應該不會,或許是明清時候的史書,記載的宋朝的事情有些錯漏?害,不讓直接看宋朝曆史,真的有點考驗我的記憶力和查找資料的能力了。
今天依舊沒有找到蘇轼一家,難道是說,蘇轼的老家不是蜀中縣的?隻是蜀中這麼個大的地方?
蘇洵的字究竟是什麼,好耳熟啊,但是想不起來了,再看點明清曆史看看有沒有能搜刮出來的新信息吧。
好不容易見到了韓琦,該怎麼組織語言呢。
【不要!和!西夏!議和!】
害,還是當上徒弟,對老師的影響更大,說不定到時候就會聽我的了。
希望能有轉機。
又洋洋灑灑寫了一些蘇家酒樓和青雲書社的事情,蘇景先開始記錄家裡人的健康和日常情況。
一整個操心了國事又操心家事的狀态,把想要記的都記了下來,到了學習的時間。
從電腦前站起身,映入眼簾的是标标準準的圖書館布局,分類模式不是簡單的從A-Z的書名排列,而是很認真地進行了區塊劃分。
文學、政治、經濟、軍事、生物……
不僅如此,還有最低準入年齡的限制呢,軍事欄的最低準入是14歲,所以哪怕蘇景先自己接觸過煙花爆竹,也是沒有解鎖這裡的任何東西。
因為真的很想去認識蘇轼一家,蘇景先還是選擇了去看宋之後的文學作品,這次他選擇的是看食譜。
如果他上輩子,在江南的各種稍微有名的景點,都能随機看到或真或假的“乾隆”到此一遊的記錄一樣。
很多美食,隻要有蘇轼的參與就會有相關記錄,其中有些也可能是冒名,但是多少能寫點“不為人知的蘇轼”愛吃的東西。
蘇景先埋頭苦讀,靠着一目十行加上過目不忘的雙重頂級學習天賦,三十分鐘看了一本書,又花十分鐘整理複盤,簡寫了讀書筆記,收拾收拾出去了。
在裡面耗了一小時,出去也就過去了兩分鐘。
蘇景先出來也有計劃,他最近想要在青雲書社推出的新品不是手賬本,而是種子本。
純手工自制,每一頁描繪種子的不同階段樣子,介紹種子的“身份來曆”,講解如何把一顆種子種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最後配上有趣的故事。
複雜的東西,受衆自然不是小孩,他決定攻克下有着“種豆南山下”的田園夢,但是一直沒動手的成年人!
第一種要介紹的是向日葵,明末才有這個名字出現,在此之前有很多别名,蘇景先寫完名字之後,覺得自己很像是在寫“茴”的四種寫法,自己把自己逗得一樂。
“笑什麼?”蘇明允已經和韓琦說完話了,帶着韓琦來看自己的大兒子和小兒子,就看到大兒子在一個人傻樂。
“爹爹,看,這麼寫出來,是不是很像那種說話咬文嚼字的老學究。”蘇景先一邊說一邊把這頁紙遞給老爹,老爹邀請韓琦看,他也沒有異議。
“向日葵?哦,葵花啊,這個名字很形象嘛!”蘇明允看着下面,“不同的地方還有這麼多叫法?”
韓琦倒是知道些,不過他的重點一眼就看到了被蘇景先匆匆帶過的字眼。
“榨油?葵花能榨油嗎?比胡、麻油味道如何呢?”
大宋,油的品種多,也不貴,但架不住發展快消耗快,這多出來一種産油的辦法,就是多了一種百姓生存的渠道。
韓琦看向蘇景先的眼睛亮亮的,“能教嗎?我花錢學習!”
“花什麼錢?”蘇景先還沒反應過來,“這還沒在青雲書社上架,上架之後可以送您一本哦~”
竟然白送!這樣的知識!
韓琦激動過後,隻覺得這樣的人,真當官了,為蕩平官場不平事,隻有三次大劫都是少的,不由許下承諾。
“以後你惹出禍來,盡管報為師的名字。”
這話才放下呢,蘇家的下人匆匆趕過來,“阿郎、郎君,不好了,縣令家的管家在門外,放話要郎君現在就去縣令府上呢!”
這事兒啊,自己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