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推文]今天也要和大家吐槽看過的文 > 第402章 【書】豐饒之海

第402章 【書】豐饒之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說我也沒看過多少日本小說,但還是覺得,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文學,直接看豐饒就夠了吧…甚至覺得,嗯?川端康成是怎麼超過三島得獎的?

雪國翻開了N次,開頭很美,但半路就看不下去。我現在覺得豐饒光①春雪就已經涵蓋了雪國,而且超過它。

我看完春雪第一反應是川端和三島完全兩個方向,雪國是空轉景,景生情,情滅變空,偏白描,的确很古典,很有餘味,很貼近中國人理解的古典美,水墨畫。

三島在這方面寫的很完全,很豐滿,用意象、場景、色彩、哲思寫“滿”,滿後轉“空”,濃墨重彩寫虛無簡直牛逼plus,

三島真的是…甚至覺得用天才來形容不太夠,他的腦瓜裡都在琢磨啥,能感覺到那麼細微幽玄的東西,最吓人的是,他偏偏能找到無數恰如其分的意象把這種感受表達成形。牛x

單看春雪一本,古典文學淋漓盡緻,“景”“情”“空”可以涵蓋雪國的内容。

而春雪僅僅是第一部,是輪回的起點。

加上後三本,宏大和虛無的本質更加凸顯,比雪國更多一重對“理”的思考和追求,構成豐饒的筋骨。結尾甚至神來一筆,讓人說不出什麼滋味。

他得知川端諾貝爾的時候什麼曹丹的心情我都難以想象……

說實話看完豐饒前,我都沒想到自己快變成半個三島吹(?)

之前因為知道他去找自衛隊演講切腹嘛,對他的印象一直是極右魔怔人

但是看完小說以後覺得,他就是單純的一個追求美到瘋魔的人。

他的美和死亡密不可分,就是想要死的美美的,輝煌的,終極的,帶有理想的殉道。至于具體的“理想”很無所謂。信天皇也無所謂,信别的也無所謂,隻是想死的很偉大,很有儀式感,信仰是儀式的一部分,他需要自己堅信着什麼,堅信本身的力量很重要,而不是堅信的對象有力量。

他應該活在古代,就是做那種任俠、刺客,荊轲、高漸離、伯夷叔齊、長宏、嵇侍中…

就适合做那種愚忠到讓人懷疑他腦袋是不是鋼筋做的那種臣子,選定一個主公,為了他螳臂當車,煥發出一瞬間的光彩,閃電一樣劃過長空後迅速熄滅,隻留下史書上幾行字,和千百年的頌揚。

我覺得三島要是穿越,恨不得撸袖子替荊轲行刺,被抓住以後壯烈的自殺,然後留下朋友和敵人掩面歎息,感覺他會暗爽。而且刺殺必然失敗也是他暗爽的一個要素

但他偏偏出生在一個極具動蕩的近現代,目睹了天皇這個虛假信仰終于從神壇跌落的過程。

其實他和《刀鋒》的拉裡也是類似的問題,出生在古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信仰,不用質疑,可是偏偏他們出生在現代,他們知道天皇、上帝、佛陀都是假的,比起這些,人們更需要的是物理化學,數學地理…,但是人可能就是這麼奇怪,理智明白佛是假的,但還是去相信,去禱告,的确有出家的高材生吧,他們難道沒學過唯物主義嗎,隻不過是需要而已。

說到這裡想到陀的白癡,裡面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小片段,就是一個人講社會已經失去的宏大的力量源泉,像以往時代一樣,将萬萬人緊密凝聚在一起的東西已經消失了。

從我的理解來看,對應的是曉寺和天人五衰反映的心理狀況。

如果說春雪是遙遠的古典時代的挽歌,勳是過時的武士精神的消亡,那曉寺對應的是(三島)當代無意義的享樂和逐漸腐爛,天人五衰是(三島未來)碎片的、失去凝聚力的、松散茫然無目标的現代人。

三島在七十年代就察覺到這樣的氣息,讓我覺得好牛x,他那個時候日本經濟繁榮,還在輸出,是屬于③曉寺的享樂階段,但他居然嗅到繁榮下的腐爛味,并且寫了第四本天人五衰,真的牛x

當然以上是後找補的分析,是多年閱讀理解的經驗,畢竟從社會背景來分析已經快變成本能了,不聯想社會就不舒服斯基。

我最本能的想法其實隻有“色即是空”四個字hhh

另談三島中的女人

看到一條評論說三島右的表現就是認為隻有男人能夠“決然赴死”,女人不行,所以四部的四個主角裡,隻說月光公主困于□□,沒有寫她有什麼信念。

我隻能說三島确實有這種觀念的痕迹。

不過這種觀點沒辦法解釋門迹,槙子,涓江。

聰子出家後沒有腐壞膨脹,而是依然俊美澄明,隻是沒有回應過去與松枝清顯的記憶。

某種程度上,本多繁邦經曆六十年和身體衰老精神腐朽的東西,門迹在十幾歲出家後就漸漸得到了。

從我的理解來看(劃重點),我就是随口說一說

三島對女人,一方面的确有認為“女人沒有赴死的資格”,一方面塑造出門迹聰子、槙子、涓江這樣超越了對應男人(松枝清顯、勳、安永透)的角色。

其中槙子是②勳的女主角,卻在③曉寺中是被幾個人都推崇的形象

涓江是④安永透的女主角,是真正的排除現實,依靠幻想過活的人,超越了安永透和三島,是達到一個頂點的人。

聰子是①春雪的女主角,在春雪中,松枝清顯就說過聰子承擔偷情罪責的行為,讓她變得純潔,而清顯本人逃脫了懲罰,卻被陰翳籠罩。在④天人五衰中,聰子和本多繁邦也形成強烈的對比,一美一醜,一執着,一忘情,一個年輕時就找到了道路,一個花費了六十年才找到脈門…

我懷疑他也有一點巫女情懷。就是自古以來,一邊嘲諷女人,一邊認為女人更容易通靈,有更接近神秘和終極的天賦。

像動畫裡,我們很容易想起翠子,桔梗,戈薇這樣靈力強大的巫女,就是一個表現。

和面紗裡求道的kitty完全是反方向。

當然,我覺得他對本多繁邦這樣衰老醜陋的人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單純為了烘托“色”和“空”,觀察命運。

像之前就講過,作家不可能創造出一個角色純粹是為了讓人批判,作家必然投射自己的一部分,會對角色抱有同情和肯定,即使他甚至意識不到。

本多按照人類正常的過程從年輕時的自持到年老的腐朽,終時感悟,他的感悟是有價值的,他做的錯事是普适的。

不是隻有聰子這樣頓然開悟,年紀輕輕就抵達遙遠的彼方是唯一的道路,普通人注定走不到那裡。實際上,普通人也有悟性,經曆六十年的颠沛流離,也是一條道路。

隻不過三島沒有選擇這個,他選擇了在自己的控制下,走向死亡和終局,放棄了衰老和腐壞的部分。

聰子、勳…這些都是三島理想中的人,想要成為的人,但他其實也隐隐明白,自己是凡夫,不是釋迦牟尼那樣能頓悟,也不是天生的荊轲,他隻能去接近扮演。

(當然這都是我瞎猜的)

哎,總之看完感想還蠻多的,有很多地方也很矛盾。不過我覺得矛盾也是魅力的一部分。

比如,三島以前一直向往死亡,到幻想切腹,為切腹加上種種濾鏡,但最後還不是腸子毀了一地(咳咳),他那個時候不想活嗎,他在向往死亡時,難道内心沒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想要活下去,即使變得醜陋,也想要活下去嗎。

我覺得是肯定有,隻是他的其他部分太沉重太宏大了,完全壓過這部分,天平失衡了,就忽略了。

不過分析的時候如果帶上求生本能,作品和他本人都會變得更加複雜而有魅力。

四本裡,我覺得最無聊的就是奔馬,最美的是春雪,必不可少的是曉寺和天人五衰。

就好像一朵花,花冠非常美,根莖紮在土裡又很髒很醜,但是植物是有根莖才有花,才完整。人也如此,隻是很不幸,人可以單獨采撷花朵,人為去除根莖,截斷這個完整的過程。

好像說跑了哈哈,還是總分總收個尾。

人間種種豐饒的色相,最初的清澈,尖銳,到後來的享樂,渾濁,腐壞,破碎,最後都是虛無,是空。

想起我看完春雪的時候,文庫本的封面是一片绮麗的紫色,但是封面之下,還是同樣的圖案,卻去掉了紫色,隻剩下黑白雙色。迷離的紫海下,不過是黑白的浪潮周而複始,空洞無味。

以上

唠一唠我看完豐饒的想法,說的很亂請見諒,诶嘿

_(:з」∠)_

我居然寫了四千字讀後感,果然上學被要求寫讀後感和自己唠嗑是不一樣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