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群雄列傳》:
前朝庸帝時,閹黨專權,逐将驅相,禍亂朝綱。
——
前漢政和元年,權宦當政,宦官馮繼以庸帝劉祈病重,難擔大任為由強奪大權,當朝太尉、定國公蕭氏一族遭宦官算計,爵位由公爵降至侯爵,手中所掌之兵權也被宦官明升暗奪,同年五月初馮繼以“匈奴常年亂邊,邊境無人可守”為理由,将蕭氏一族逐回祖籍并州晉陽,美其名曰鎮守邊疆。
當朝司徒裴氏一族乃王後母族,在蕭氏遭算計逐回族籍的第二年亦被馮繼所削權,于天祥五年自行“退位讓賢”,同年裴氏家主裴清漢欲告老還鄉,攜家中妻兒回蜀郡老家,馮繼又稱道:“裴家自祖上三代入朝以來為我朝江山鞠躬盡瘁,裴氏現任家主裴清漢又曾為太子太傅,本就身負重任,如今陛下病重,難以維系社稷,裴家自當繼續為國盡忠才是。”
遂以此為由,将裴氏以“面言忠君卻不為國事”之名貶斥出京,并将其任命為涼州牧。
政和十年,異姓藩王落氏一族在封地武陵郡周圍大小郡縣招兵買馬,以荊王女落歸暮為首在武陵郡自立為王,馮繼得訊欲要出征讨伐,在動身之前卻聞王女有求和之意,并将其親弟落歸期送至雒陽為質,以安撫馮繼之心,雙方因此得以休戰。
政和十二年,太子劉懿欲迎娶蕭氏女蕭平疆為太子妃,兩月後荊州南郡忽起疫病,蕭平疆領父命攜醫師與藥材前往南郡救災,而後不幸感染疫病,不治而亡。
劉懿迫于壓力,轉而迎娶鄭氏女為太子妃。
同年九月,馮繼于南巡時遇刺,性命垂危。
坊間傳聞是蕭氏因懷疑蕭平疆之死與宦官有關,遂趁南巡之時遣人殺之。馮繼遇刺後不久,其義子方涵、戚子遼二人趁機分權,方涵掌握世家大權,戚子遼則從義父手中奪得玉玺,将其代為掌之。
政和十五年,馮繼将死,僅剩一氣。
太子劉懿欲趁此機會将裴氏請回雒陽扶持朝政,卻遭方、戚二人拒絕。
同年三月,太子妃染疾,不治而亡,劉懿長子劉籍托于王後裴氏所教養,五月,鄭氏次女入東宮,是為小鄭妃。
同年十月,匈奴再度進犯,并州尉蕭晉衡受命出征,彼時蕭氏手中軍隊僅餘先帝所賜之玄甲兵,朝廷後援及前線軍饷供給遲遲未來,蕭晉衡便聯合周邊郡縣征兵共同抵抗匈奴,并去信一封緻涼州牧裴清漢和荊王女落歸暮,求二人馳援并州蕭家軍,裴清漢與落歸暮二人自是義無反顧,聯合蜀地世家嶽氏、秦氏及荊州世家喬氏共同出兵出糧,馳援蕭氏。
十二月,益州郡、蜀郡二地藩王起兵叛亂,劍鋒直指雒陽,其周圍郡縣受其影響相繼起義,一時間大漢天下無論内外,皆是一片烽火連綿,生靈塗炭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