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孩子很皮(讓我們暫且叫他“軍軍”)。軍軍小時候也算是個睚眦必報的人(覺得小孩子不會控制情緒,有什麼就表現什麼,不過小孩子沒有壞心眼),喜怒都寫在臉上。軍軍是孩子王,家裡窮買不起自行車,就堵在巷子裡,讓騎自行車的小孩排隊,一個個等他把他們的車子騎過一圈才讓走。天天閑的沒事當真是上房揭瓦,約架,偷菜。部隊有專門劃分的農地,當時物資匮乏,一年到頭都隻能把胃哄騙住,很難吃飽,有一次一個看菜地的兵呵斥過他,軍軍心裡覺得讨厭,悄悄帶着幾個其他軍長的孩子到菜地偷菜,被發現後,抱着菜掉頭就跑,從快三米的圍牆上跳了下去,最後眼見快被抓住了,才放下菜跑走。
不過畢竟是被保護地很好的孩子,心很軟。軍軍四歲的時候去看電影,被電影裡能從畫裡出來的小姑娘的悲慘遭遇所感動,哭得稀裡嘩啦。說起電影,他可謂如數家珍。那個年代看電影很不容易,所以對于軍軍一家來說,看電影比上學要更重要一些。軍軍上小學的時候,他爸爸常常會在上課時叫他出來,拉着他去看電影,歐美的,日韓的,民國的,解放後的,經濟,政治,軍事,愛情,科幻…雖然對外國電影有語言不通的障礙,但是軍軍理解能力很強,這點小困難不成問題。
1955年到1975年,越南戰争爆發。毫不誇張的說,那是他離戰場最近的一次。那時他在山西駐軍部隊已經接到調動的命令,家裡當時給發的餅幹等吃食。但是後來并沒有讓這支部隊上戰場。軍軍把爸爸的軍用口糧都解決掉了。
在部隊上,參加的訓練是非常多的。有時會有50公裡的負重跑步,投擲手榴彈,練習射擊,也會有些上過抗日戰場的老兵講戰友的經曆。他印象深的是有一個,但是在戰争中打得腸子都出來了,把内髒用手放回肚子裡面,把腸子圍在腰上,繼續戰鬥。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真的是思緒翻飛,不時閃過幾句自己認為非常深刻有道理的話,浸着自己有些悲涼的心情。結果第二天早上忘得精光,這是年輕人的特權嗎,或者是對年輕生命對世界新鮮感的保護。
“老班長(後來做了部隊大廚)的燒茄子做得一絕,那茄子做得比肉還好吃。每次隻要有燒茄子,那些兵都不吃肉,一人一大勺茄子拌米飯。”家裡每次吃米飯爺爺必說這句話。然後就會向奶奶求證,奶奶就會說确實如此。于是二老又是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