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說完,還不忘再誇一誇林月姜,“當然了,那些人和你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
慧珍嬸,謝謝你願意把我當孩子哄了哈。
“你等會兒去你媽家應該是能看到他們的,人就在古磨小院住着呢,說是要待好久,我家那倆孩子不也是一放學就跑去看熱鬧了,管都管不住。”
鳳南縣是Y省的貧困縣,詩源鄉又是處在鳳南縣最北邊的邊境上,偏僻得很,所以雖然知道這邊是有個小的旅遊景點,但林月姜還真沒想到居然會有人來這裡錄綜藝。
不過對于這件事,她也就秉承着一個聽了就忘的理念,并沒有太過關心。
“慧珍嬸,你這米線煮的真的是絕了,好吃!”
“你可别埋汰我,就是随便煮的,你在外面什麼好吃的沒吃過啊。”
“那還真的不一樣,你這米線有股獨特的香味。”
填飽肚子,林月姜又和老闆娘說了會兒話,就提着包打算走了。
得益于停磨村新開發的那個旅遊景點,上山的車不算少,不然要是像早幾年那樣,她要上山找車的話,是很麻煩的。
開車的師傅很健談,時不時的就會和前後排的乘客搭話,而在他發現林月姜這個長得像外地人的小姑娘居然會講本地方言的時候,就更興奮了。
在他看來,本地人能常年在外工作,還養得白白淨淨的,那肯定就是個有本事的,用他們那一輩人的話來說,就是學習好。
所以上山的這段時間内,他和林月姜從南扯到北,從街上修路聊到孩子學習,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林月姜下車的時候,還從他眼睛裡清晰地讀出了戀戀不舍的意味。
“你不認識她啊?”林月姜下車後,後座一個一直默默打量林月姜的大嬸扯了扯那師傅的胳膊。
“你認識啊?”大叔疑惑。
“老楊家那媳婦你還記得吧?就得癌症沒了的那個,這姑娘就是她那個留在前夫家的大女兒,偶爾會過來給她媽上墳的。”
她一開始也不确定,畢竟好幾年沒遇見林月姜了,可看到林月姜在這個路口下車,那自然就确定了。
師傅被大嬸這麼一說,腦子裡似乎也想起了什麼。
“噢,就是她啊,是個有出息的!”
林月姜早些年父母離婚,母親改嫁到了隔壁鄉鎮的老楊家,和父親那邊還鬧得挺難看的,在那個年代,又是在這樣偏僻的山村,離婚這樣的事情,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更何況林月姜的母親到這邊沒幾年就走了,留下個四歲多的孩子,為了給她治病,楊家四處借錢,事情鬧的挺大,所以,認識林月姜的人不少。
這車是到山頂的,林月姜半路下車的話,還得自己從岔路走進去五百米左右的路。
站在路邊上,她朝古磨小院的方向望了一眼,果然就如老闆娘說的那樣,院子裡擺了不少拍攝設備,外面也三三兩兩的圍了好幾個看熱鬧的人。
不過距離稍微有點遠,所以她也就沒看到具體有些什麼人在錄。
——
知道林月姜今天到,楊舒鴻早就扯着奶奶的袖子在門口等了。
看到林月姜的身影出現在拐角的地方,她一股腦地就沖了出去。
“姐姐!”
林月姜笑着摟住她,“怎麼,這麼想我啊?我今天可沒給你帶什麼好東西來。”
楊舒鴻今年十七歲,面對林月姜這個同母異父,見面也不頻繁的姐姐,她沒有絲毫疏離感。
她咧着嘴笑得開心:“不用你帶什麼來,你人來就夠了。”
林月姜無奈。
這語氣怎麼老氣橫秋的,不像十七歲,倒像是個七十七歲的。
“奶奶。”兩人并排朝不遠處站着的老人走過去。
這人是楊舒鴻的親奶奶,林月姜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喊奶奶。
她們的關系雖然沒那麼親密無間,但也還算不錯,每次她來,老人家都算是以禮相待。
見到林月姜走過來,楊奶奶拉着她的手就往家門口走。
嘴上絮絮叨叨的關心她有沒有暈車,在外面過得怎麼樣……
——
“姐,要出去轉轉不?”
進家門休息了不過半個多小時,林月姜就被邀請出去溜達。
此時的她,正在翻看楊舒鴻的作業。
她挑眉,“剛剛不是還要我教你寫作業呢嘛?現在出去玩,你不要做好學生啦?”
“哎呀不着急,我後天才返校呢,明天再讓你教一樣的。”
楊舒鴻現在在縣城讀高二,和以前的林月姜一樣,是個尖子班的好學生。
“出去看看嘛。”見她不說話,楊舒鴻接着勸:“你快一年沒來,這邊變化可大了,你剛剛看到了吧?路邊多了好些路燈和小房子,河邊的栅欄,石屋,還有古磨小院那邊也重修了,現在還有明星在拍綜藝呢,老多人都去看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