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為人的卓立仁可是知道,自己上一輩子裡,家破人亡身無分文的時候,隻有這個譚小村,不管有多苦多難,一直陪着自己照顧自己,直到一次與日本人的戰鬥中,為了保護自己犧牲了。
卓立仁回家前就想好了,要把譚小村當做是自己的親兄弟一樣,上一輩子他保護自己,這一輩子就該是自己來保護他了。
盡管父子倆抓緊時間,馬不停蹄的跑,頭一天因為是大半天,也隻走了在城區裡面的幾家店鋪,就連午飯都是在大德恒糧油店裡,讓陳老掌櫃的陪着,一起吃的夥食飯。
因為事先沒有準備,卓立仁的父親還擔心,怕兒子吃不慣這個高粱米就鹹菜的夥食飯,結果看見兒子端起碗,稀裡呼噜吃的那叫一個香,把他看得目瞪口呆。
吃完飯一抹嘴,卓立仁就催着陳老掌櫃的,給他介紹這個店裡的情況,自己翻看着店裡的賬簿,對照着陳老掌櫃的介紹,逐漸熟悉解這些買賣的具體情況。
他在上一輩子裡,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管理部隊的後勤,還有企業單位這些,要是不會看賬,你就等着别人糊弄你吧。
這個大德恒糧油店,是卓家在哈爾濱的四家商号裡最大的一個,主要做米面糧油的零售批發,卓家在城裡還有兩個面粉廠,一個油坊,一個酒坊,一個醬菜作坊,一個面包房。
其它的買賣因為需要的地方太大,城裡沒有足夠大的地方,都設在城外面了。主要是一個木材廠,還有一個為木材廠配套的小型發電廠,在距離香坊火車站大約五公裡的地方。
這個木材廠說是一個廠,其實是由四個分廠組成的,如果按照現在的叫法,應該叫木材綜合加工廠比較合适。包括有一個原木加工廠,一個闆材加工廠,一個鐵路枕木加工廠,一個家具廠,還有一個用電加熱烘幹木材的幹燥窯,這是中國第一個用電的幹燥窯。
四個廠子成田字型分布,規劃整齊布局合理。闆材加工廠裡,還有當時最先進的電鋸六套,兩套從俄國進口,四套從日本進口。為了給木材廠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卓立仁的父親在去年,投資15萬大洋,建了一個小型發電廠。
為了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卓立仁的父親斥巨資,通過中東鐵路局的俄國友人幫忙,為木材廠鋪設了一段5公裡長的鐵軌,橫穿整個廠區,從中東鐵路主線,一直通到木材廠的倉庫,這在當時的整個東北,絕對是蠍子粑粑獨(毒)一份,再沒有第二家。
就這麼5公裡的鐵軌,可不是簡單的節省點運費,從時間到運費,再到運輸工具所需人員,所有的環節都得到了改善。如果都用馬車來拉,一年下來,光馬車就能用廢幾百輛,就這一項,一年下來最少也得幾萬大洋。
還有你得多雇多少工人?多少匹馬?這麼多人吃馬嚼的,一項一項算下來,幹買賣尤其是辦工廠,有一樣沒算計明白,到了年底算賬的時候,一出一進,差得可就多了。
卓立仁對父親的魄力佩服極了,在1910年的哈爾濱,就算加上那些沒有登記戶口,就是所謂的盲流,也不過就是十二三萬人口,中國人裡能夠像父親這樣,把企業做到這麼大的規模,還能持續投入巨資擴大生産,基本上壟斷了中東鐵路在本地的采購,絕對可以說是魄力驚人。
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卓立仁跟着父親,把城裡的面粉廠、酒坊、油坊、醬菜作坊,都轉得差不多了,第三天上午,爺倆坐着譚小村趕的馬車,直奔木材廠而來。這裡是家裡最大的買賣,也是最賺錢的。
來之前卓立仁就知道,自己和父親來木材廠這裡,恐怕會有些糟心,因為這裡的大櫃姓呂,在他的上一輩子裡面,就是這個呂大櫃,趁着卓立仁父母去世,勾結官府衙門,僞造文書證據,強行把卓家的木材廠據為己有,還對來要錢的卓立仁大打出手。
卓立仁的上一輩子裡,父母已經都不在了,現在的他還抱着一些希望,自己的父母還都健在,也許那個呂大櫃,能夠看在父親的面子上,至少維持一種表面上的順從。
隻要他别惹什麼大麻煩,對卓立仁的下一步計劃沒什麼阻礙,卓立仁可以暫時先隐忍不發,等到時機成熟,再解決這個呂大櫃。結果卻應驗了一句老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進木材廠的大門,卓立仁的感覺就不舒服,加工廠裡面人來人往的挺熱鬧,看見東家的馬車進來,就沒一個人過來,跟東家打個招呼問好請安的,很多人明顯已經看見了,就跟沒看見一樣,手腳不停的繼續忙活自己的事。
卓立仁雖然沒來過自己家的這些工廠,可他上一輩子,畢竟是管理過千軍萬馬的部隊領導,即便到了解放後,人民當家做主了,看見領導來了,至少也得打個招呼,廠子裡那麼多大小頭目,這麼長時間了,怎麼也應該露面了。
他們爺倆前面去的那幾家店,都是高接遠送,每個人都客氣周到,那個時代的買賣家,就是這個規矩。老話說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現在東家都來了半天了,一個來迎接的人都沒有,這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