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重生東北1910 > 第58章 初生牛犢

第58章 初生牛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吃過早飯,卓立仁先帶着譚小春侯波去了與酒店隻隔着一條馬路的美國花旗銀行上海分行,把一百萬大洋存進去,辦了一個VIP戶頭,就連銀行的經理保羅?麥克米蘭先生都親自出面接待卓立仁,他還真沒見過有哪一個中國人像這樣來存錢的,這可不是十萬二十萬,是整整一百萬呐!雖然這個年青的中國百萬富翁已經明确表示說很快就要把這筆錢投入到上海的股票交易所去,對于花旗銀行來說這樣的大客戶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

卓立仁把這麼大的一筆錢存到美國花旗銀行上海分行是有目地的,他下一步計劃要去美國上大學,如果有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幫助他背書,他在美國的事情就會比較方便,對于美國人來說除了錢什麼都是假的。而且一旦這個銀行經理發現卓立仁通過買賣股票這種在美國人眼裡完全正當合法的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把自己的财富暴增到一個讓人驚奇的程度,你想想他會怎麼做?他會把你當成一棵搖錢樹,死死抱住你絕對不會輕易撒手的。到了那個時候卓立仁再請他幫忙做些事情也比較容易了。

從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出來,卓立仁和譚小春侯波又來到了英國彙豐銀行上海分行,用剩下的四十萬大洋開了一個戶頭,也是VIP,他們被銀行經理讓進了一間貴賓室裡,坐在沙發上舒服的喝茶吃點心,有兩個銀行職員跑前跑後的就把所有的手續都辦利索了。

在兩家銀行分别開戶,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風險,再就是卓立仁為了辦完在股票交易所的事情之後,把得到的巨額資金分散成幾個不同的渠道,用最快的速度轉到國外而采取的辦法,因為他在上一輩子裡面的那個黨校老師可是告訴他們了,說這一次上海股災之後,滿清朝廷為了減少損失,上天入地的搜查從股市裡流出來的資金走向,有一些僥幸在這一次上海股災裡面沒有損失的人卻被滿清朝廷以違法交易的罪名把錢給罰沒了,還沒地方說理去。

開完戶從銀行出來,卓立仁就直接來到了上海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廳裡面人頭攢動嘈雜不堪,已經擠滿了人,有的在擡頭看着牆上挂着的黑闆上用白粉筆寫的各種股票價格和成交數量,還有的在交頭接耳互相交流各自的股票信息和分析預測,諾大的大廳充滿了嗡嗡嗡的聲音,真不知道這些人天天待在這裡怎麼能忍受?

卓立仁和譚小春侯波擠開人群,來到了最裡邊的一個小房間,考夫曼先生和夫人已經在裡邊了,看見卓立仁來了,他們的臉上露出來開心的表情,站起身來迎接卓立仁:“親愛的朋友,你來了!”他透過這個小房間的一個窗戶對外面一擺手,很快就有一個穿着紅馬甲的小夥子從外面跑了進來,很恭敬的給考夫曼先生鞠了一個躬,考夫曼用英語問他今天的股票交易報表出來沒有,小夥子從口袋裡掏出來幾張畫滿了圖案表格的紙交給考夫曼先生,考夫曼給了他一塊錢的小費把他打發走了,回身把這幾張紙又遞給卓立仁:“這是今天的交易報表,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哪幾個股票是比較好的”。

卓立仁坐到沙發上開始仔細的看這個報表,他看見上面第一行赫然就是他要買的股票,這是一家名叫蘭格志(Langkate)的公司的橡膠股票,從今天開盤的324兩1股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就漲到了376兩,漲幅驚人。卓立仁又查看了這家公司的股票的整個交易信息,這支股票從去年年底上市的100兩一股,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就已經漲到了現在的376兩,如果不了解這家公司的真實底細,誰能受得了這麼短時間3倍多近4倍的誘惑啊?這還是在這家公司的老闆沒有火力全開進行宣傳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卓立仁很清楚這支股票很快就會在這個蘭格志公司的惡意炒作下,在整個3月裡以驚人的速度連續快速上漲,到了3月29日那天竟然達到驚人的最高點—1675兩。今天是2月24号,那個蘭格志公司的老闆喬治?麥邊(George McBain)馬上就要開始他的第二波炒作了,他會通過報紙廣告大肆宣傳他在整個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有多麼巨大,還種了幾十萬棵橡膠樹等等這些虛假信息,讓聽到的人都以為他的實力雄厚,對他公司的股票極其相信,把這支股票越炒越高。

為什麼這種橡膠股票如此受歡迎和追捧呢?原因是從1900年開始美國的汽車工業得到了巨大發展,作為汽車輪胎主要原料的橡膠需求急劇增加,而且嚴重的供不應求,一磅橡膠的開采成本隻有1.6先令(英國貨币),市場銷售價格卻能達到12先令,利潤率已經達到了750%,絕對可以說是暴利,整個市場上國際資本投資的東南亞橡膠公司,大約有1/3在上海發行股票。僅1910年6月一個月間就有30家橡膠公司在上海挂牌募資,在一個月之内募集的資金量更是高達1350萬兩白銀。

那些熟悉中國市場的洋行大班們,紛紛投身這場圈錢運動。彙豐銀行、怡和洋行等著名公司中,都有高管不惜辭去高薪職位,開設自己的橡膠公司。在資本開始不斷加速的情況下,橡膠公司的“生産線”也開始加速,少數掌握資源的辛迪加公司,在馬來亞大量圈地,甚至連橡膠樹苗都還沒種下去,就将這些還僅僅存在于紙面上的“橡膠園”分割轉賣給上海的新公司,收取現金,或者收取新公司提供的股票。

此時的上海俨然成為全球橡膠資本市場的一大中心。在各路資本蜂擁而入的同時,其背後也難免泥沙俱下,股票價格已經一漲再漲,風險也就一步步不斷累積。

一個名叫麥邊(George McBain)的英國人,開設了一家名為蘭格志的橡膠公司,迅速地成為上海股市的領頭羊。麥邊是個成功的策劃高手,他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刊登大幅廣告以及“有償報道”,宣傳橡膠産業的光輝前景,其中有關蘭格志公司的經營狀況,則充滿了虛構的數據和承諾。

麥邊随後協同外資銀行聯手做莊,先是從銀行悄悄地貸款出來,為股東們每3個月發一次紅利,每股派紅高達12.5兩,這相當于票面價值的12.5%。随後,這幾家銀行又宣布可以接受蘭格志公司股票進行抵押貸款,營造出蘭格志股票“抗風險能力強”的表象,共同炒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