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三日已經過去,烏拉那拉氏帶着弘晖前日便回府了。
畢竟阖府的大小事務都離不得她這個嫡福晉,去歲側福晉李氏誕下了三阿哥弘時,如今便也是日益飄了起來。
至于比他們晚一年出生的二阿哥弘昀,如曆史上的結局一樣,夭亡了。
弘晖則是有許多功課要做,又兼之想經常去看養在貓狗房的狸奴“花臂”,沒錯,那隻瘦弱的小貓崽得到了一個飽含主人的深切祝福,卻與自身氣質毫不相符的名字。
當然了,狸花貓确實變成了非常健壯的樣子,仿佛一個花臂大佬,更是一身腱子肉,這是後話。
璟瑄被雞鳴聲叫起,由着侍女花卷為她穿衣服。
“今日這身水藍色缂絲團花古香緞襦裙,正适合格格您。”
花卷生的極為喜慶讨喜,一張圓臉笑眯眯看着你,讓人心裡頗為熨帖。
“不了,給我換一身尋常棉布麻衣即可。”
璟瑄并非那等委屈自己的人,既然來到了這裡,她當然也要享受生活,自苦不是她的作風。
今日作成此等打扮,也隻為了下地方便。系統剛剛便已經通知她,今日可以登錄農業論壇,她更是收到了網友“葡萄成熟時”給她的回複:“内容比較長,我們私加好友吧。”
後面還跟着一堆人的嘲諷回複:
“不會是拿不出真東西吧!”,“小心裝x被雷劈。”……
還有幾個眼熟的id——
【我補藥挂科】:樓主你還在嗎?
【一個贊學習一分鐘】:樓主不會真的穿去清朝種地了吧!
璟瑄急忙回複道:“我還在的,這幾天有事情沒上論壇。”并且通過了“葡萄成熟時”的好友申請,她的頭像是一串青色的小葡萄,看性别和主頁背景,璟瑄判斷她是個女孩。
“哈喽,小姐姐你好,謝謝你為我找到的資料。”璟瑄發了幾個萌萌哒的表情包,上次與網友聊天,還是她在貼吧和雍正的黑粉大戰三百回合,沒想到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了雍正的女兒……
接受完對面發來的壓縮包,璟瑄發現裡面不隻有一堆txt,還有好幾個長達兩小時的視頻,裡面涉及了育苗、除蟲、農藥、育種等多種知識,不過不适合這個季節操作。
裡面其中一個名為《清朝早期暖房的分析與大棚改進》的文件,吸引了璟瑄的目光。
打開文件,璟瑄驚奇地發現,原來清朝康熙年間已經存在大棚的雛形。此時已經一些富裕的家庭會在院中設有暖室,并在裡面種植黃瓜、絲瓜、水蘿蔔或青菜一類的蔬菜,以保證冬季也能有新鮮蔬菜供應。
“這些暖室可以視為大棚的早期形式,它們利用煤炭等燃料保持室内溫度,使得原本隻能在夏季生長的蔬菜也能在冬季種植。”
如果她能想辦法改進現在的暖房,将後世的大棚引入,是否能夠為農民們在冬天也增加一筆收入?
随機璟瑄回複了那幾個質疑【葡萄】的人:“資料已經收到啦,很有用。”
她一向務實,并不想要農民們現下便能夠吃得上“大棚蔬菜”,她深知推廣之初,最先享用的肯定是皇室,接着便是八旗勳貴與朝中大臣,最後是那些商賈豪紳……
農民們能依靠這個“大棚蔬菜”,得到一些經濟收入,已經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結果。而這背後的巨額利益,難保不被有心人盯上,甚至她的皇伯伯、皇叔叔都會觊觎。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她必須為自己找一個靠山了。眼下的阿瑪正在安徽,又僅僅是貝勒爵位,她不能為阿瑪惹禍上身。
至于她的皇瑪法,康熙,倘若太子想要,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資格讓他堅定維護,相反可能是給點金銀财寶,甚至是封她個縣主,将莊子和具體的要過去。更害怕康熙,自己就看上了“大棚蔬菜”,那她就隻能吃啞巴虧了。
她把主意打在了皇太後身上——本朝以孝治天下。康熙平素最是孝順嫡母,不管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還是真的與這個慈愛的蒙古老太太有了幾分感情。
至少,她若是得到了皇太後的支持,不光能多一個靠山,也能多個孝順的名頭——百善孝為先,她,愛新覺羅·璟瑄,就是大清最孝順的皇曾孫女!
隻是,皇太後雖然看起來慈眉善目的,但平素不過多幹涉後宮事務,可見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說她大智如愚也好,或者是扮豬吃老虎也罷,縱然之前璟瑄經常去皇太後處請安、耍寶,可要是真的想得到老太太做後盾,怕是并不簡單——
能與康熙母慈子孝這麼多年,老太太必有過人之處。君不見孝莊皇後生前也因幹涉政事,與一手扶上皇位的孫子康熙,頗有龃龉?
後宮高位嫔妃,除卻早些年病逝的慧妃博爾濟吉特氏,并無一人出身蒙古。自康熙完全掌握朝堂起,蒙古聯姻的,都是王公大臣,而不是再入宮為妃、為後了。
這些年,定三番,平定準噶爾叛亂,以及經常舉行的塞外圍獵,無一不是展示着“大清神威”,敲打蒙古……
連年饑荒,蒙古也并不容易,缺少糧食都是其次,他們本就以遊牧為生,礦藏豐富,可以用牛羊與黃金向清廷換取大量的糧食。
關鍵是,近年來水草豐美之處日漸稀少,部落們遷移了一個又一個的地方,卻隻有無盡的荒蕪——
由于過度放牧和幹旱帶來的土壤鹽堿化太嚴重了!璟瑄又繼續在文件夾裡翻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找到了鹽堿化的治理措施——
“建設灌排渠系、摻沙降容、稭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輪作休耕……”璟瑄快速浏覽着資料,作為一個博士,雖然她的專業不是農學,但是早在文獻裡浸泡出來了,練就了一身本領:不僅一目十行,快速概括信息,還不會有任何遺漏。
若是能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耕地鹽堿化的問題,造福的可不隻是蒙古。隻有方案,遠遠不夠,關鍵是需要做實驗。實踐出真知,她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背後有爹可拼。
阿瑪已經很忙了,此事需得小心綢缪。
但是她除了幼時跟着父母在田間為花生點種,并沒有任何的實踐經驗,更别提清朝此時的土地與後世,大概率是有所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