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高虐/be向』旭日東升西落 > 第10章 第九章:矢志不渝無悔平生(下)

第10章 第九章:矢志不渝無悔平生(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平等的明天。

我們團結一緻,全力以赴地前進着。

為了永恒的自由,為了偉大的勝利

我們甘願奉獻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

納川學館廣闊的操場上,響起了孩子們嘹亮的歌聲,像清晨的鳥鳴聲一樣悅耳動聽。

這首歌叫作“勝利頌”,是任平生還是一名年輕學生時有感而發。

後來,他的一個朋友,當代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王春雨先生替他譜了曲。

“勝利頌”的歌詞簡練有力,通俗易懂而不失藝術激情,曲調慷慨激昂,煥發着強烈的生命力。

這樣的一首歌曲,足以激發出歌唱者和聽衆們内心的熱烈情感,喚起人們對自由與平等的追求渴望。

納川學館的孩子們,也正是這樣一群渴望改變現狀并且将會全力以赴地推動社會變革的進步青年,是國家發展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他們的思想,從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被科學地塑造着。

每一個人都能夠深刻的意識到,封建主義對于人民精神上的壓迫和鉗制是不可估量的。

它是一個極端落後的存在,早晚有一天會被徹底消滅。

而消滅萬惡的封建主義,則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奮鬥。

在一衆進步青年中,李昭旭顯然是最為出類拔萃的。

他憑借着自己出衆的能力與锲而不舍的堅持,很快成為了任平生的“左膀右臂”和蔣經緯、常思恒并列。

任平生也許足以被稱得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他絕對算不上一個真正知人善任的上級——

在他最為器重的三名學生當中,隻有李昭旭完整地繼承了自己的偉大思想,在最艱難的時刻堅持着将星火傳遞下去。

剩下兩個,都不過是借着任平生的好名聲而肆意妄為的離經叛道者。

他們根本算不上什麼“最好的學生”——那都是他們給自己臉上貼的金,而任平生現在卻偏偏賞識着他們,對他們寄予厚望,

“先生,隻有腳踏實地才能把事情辦好,投機取巧可不是什麼真本事。

您應該提防些那樣的人,小心他們心懷不軌。

先生,我實在不希望您上當受騙。”

不止一次的,李昭旭擔心任平生将來受到背叛與傷害,好心地提醒他。

然而,每一次,任平生似乎都不是太在意

“昭旭啊,這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你應該懂,隻要能達到最終的目标,在這個過程中到底采用什麼樣的方法,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

經緯和思恒的出發點是好的,隻是過分急于求成了些,那也是因為他們好勝心太強,不會有什麼别的心思。

本質上,他們也隻是在走自己的路而已。”

多年以後,李昭旭的擔憂盡數應驗。

到了那個時候,任平生即便是再後悔自己未能早聽勸告,也已經來不及了。

作為以“科學、進步”著稱的學校,納川學館的女同志們也同樣擁有相當高的思想覺悟。

她們追求權利與義務的平等,追求身體與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反對封建制度下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迫與包辦婚姻等落後陋習。

在這群女同志當中,論起思想的高度與才華的出衆,和李昭旭同屆的楊雯雅恐怕無人能夠與之匹敵。

在共同學習的過程當中,李昭旭和楊雯雅開始對彼此有了一定的好感。

起初,尚且年少的他們将這份情感單純地理解為同學之間的友情。

後來,他們才漸漸明白,這是愛,純潔而偉大的愛。

楊雯雅的遭遇和李昭旭極為相似:母親早年病逝,父親交不起官糧被官兵抓走殺害,自己最後實在是走投無路,才來到城裡一家紡織廠當童工。

也許是因為同病相憐,在互知身世之後,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了。

他們互相愛着彼此,互相支持着彼此,成為了彼此最為堅實的依靠,也成為了彼此最為信任的人。

楊雯雅是一個很樂觀主義的人,對于那個未知的明天,她總是存在着許多浪漫而美好的幻想,認為一切總會好起來。

“我希望,我們經受過的悲慘遭遇不會在任何人身上重演,每一個人都能夠平安幸福的度過一生。”

“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平等社會,那是多麼的令人心馳神往!”

“我們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一起投身到時代的浪潮當中,為社會的變革推波助瀾。”

“美好的明天啊,它終将會到來。”

在得知兩人的戀愛關系之後,任平生沒有進行任何的幹預和阻撓,

“這有什麼,他們已經十五歲了,按照現在的标準來看已經算是成年人,早就到了該戀愛的年紀。

更何況,他們這是前衛而進步的自由戀愛,我們應當予以支持。”

班上的同學,也十分欣賞這一對才子佳人,總是打趣着說希望他們能白頭偕老。

純真的愛情,并未影響到兩人的學習與生活,他們依然一起讀書,一起探讨,一起寫政論,一起歌唱“勝利頌”。

1858年的春天,李昭旭在經曆了四年的刻苦學習之後,從納川學館順利畢業,和大多數的納川畢業生一起,選擇加入了任平生反對封建統治的組織“真理協會”。

也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十七歲的李昭旭與十六歲的楊雯雅在任平生的見證之下正式成為了一對夫妻,共同投身于浩蕩的時代洪流之中。

四年間,納川學館之外的世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人:遭災的農民,失業的工人,破産的小商小販,被拖欠糧饷的基層官吏,都在生活的壓力之下,開始對自己本來奉為圭的封建君主産生了一定的不滿心理。

他們沒有太高的覺悟,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他們渴望的,僅僅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能夠吃飽穿暖,好好的活下去。

當最基本的生存都已經出現困難之時,即便是再為随和懦弱的人也會不由得被逼迫出反抗命運的念頭。

“我們,我們隻是想要活下去啊!”

人們有了反抗強權和争取權利的意識,卻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思想綱領作為指導,鬥争起來也是漫無目的,缺乏方向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任平生開始大量地接納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愚昧的覺醒者,發展他們加入自己的組織,讓他們的反抗有了正确的方向。

任平生十分厚待組織中的新成員們,他們家境貧困,任平生就予以資助,他們沒有文化,任平生就親自帶領學生們對他們展開掃盲教育教他們識字讀書,讓他們學習科學進步的思想。

漸漸地,任平生在百姓心中俨然成為了一名“神”一樣的偉大人物。

不少人仰慕于他的博愛善良,不遠千裡來加入“真理協會”,家長們教育孩子也有了個新的榜樣:“要好好地念書學習,将來才能像任

先生那樣有出息!”

很快的,“真理協會”的規模正在一點點地擴大,願意主動投身于解放事業的人民群衆也越來越多,頗其一番欣欣向榮之态。

有了來自于人民的支持,任平生準備将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以武力手段進行正義的反抗。

隻是,1860和1862年兩次針對于慕花市政府的行動,全都在殘酷的鎮壓之下以失敗告終。

連續經曆兩次慘痛的失敗,任平生有幾分消沉,卻并未徹底心灰意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