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老師交流自己是否繼續往前時,我說我覺得自己缺乏運氣,老師說前期碰壁是好事,當時堵住了我的傾訴欲。現在想來其實可以回一句,要是後期也碰壁呢?當然,我并沒有那麼機敏,也不會打機鋒。
上班的日子,自己敲了長長的一段思緒整理,無非是關于是否繼續讀博,戀愛。我從同門求訴到爸媽,獲得了支持,但是我還是選擇将徐先生隐瞞,這是一個我自己給自己支持的決定。
喜歡嗎?喜歡的。但是似乎沒有非得不可。放棄呢?很不舍,隐隐覺得自己會後悔,會是缺憾。可是呢?我們之間隔着一千多公裡的物理距離,和我要繼續求學的四五年時光,我現在給不了安穩也給不了承諾。我害怕最終不是缺憾那麼簡單,我不想兩個人變成怨偶,我從前總說自己以後如果分手,一定老死不相往來,可是想想如果不歡而散,就有點心痛。我知道世俗的觀念是相對錯的,可是我又害怕世俗的力量,難免為之束縛。
可是小滿恰逢520,那天晚上我徹夜未眠,平靜的想着我暗下的兩個決定。
小滿之名,滿而未盈,萬物漸豐,蓄勢待發。
隔天一大早,便約了老師,想談關于未來事宜。未果,相約晚上。于是找了一個西湖草地,晨曦與微風,我靜靜的聽了一曲梁祝,曲罷,深呼吸,撥通了電話,彼時早上八點多,未關心徐先生是否有課,但所幸順利接通。
“有時間嗎?”
“等你許久。”
我們兩個同時發問,我竟突然沒那麼緊張了。
“徐芫,我發現咱們兩個挺有緣份的,連名字都和草木有關,我讀過一本《草木人間》,汪曾祺的,所以我從不相信木石無情。我覺得緣到了,但我不确定有沒有份。我研二馬上結束了,我做了一個決定,很遺憾也很抱歉沒有告知你下的決定,我要繼續升學。這就意味着,我們不僅僅相隔千裡,還有時間,你要等我好多好多年成長,我是一個看似理智但又很不成熟的人。我下這個決定很不容易,也知道自己面臨什麼樣的壓力。可是啊,抱歉,這是我自己内心的決定,沒有考慮你。我想你可能需要的是一份安穩的戀愛,可以走向婚姻,或者更下一個階段。而現在我無法承諾給你。總說嘛,兩個人的事情,自是兩個人的決定,如今我把選擇權給你了。如果我們沒有續章,那我們就當熟悉的陌生人,感謝你我之間的相處,很舒适。如果有續章,我想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不要成為一對怨偶,無關付出,隻有緣盡。”